2022年12月17日发布 | 806阅读

OCIN 2022丨首日18台手术轮番上线!畅享实战学术盛宴

神介资讯


OCIN 2022

2022年12月15日-18日


你好.png



直播结束后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2022年12月16日上午,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 2022)手术直播论坛准时开播!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六大国内知名脑血管中心联袂献上18台不同类型的神经介入手术,为OCIN 2022手术直播论坛的成功召开打响第一枪。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民教授团队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一马当先,带来了7例极富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的手术演示,充分展现了长海团队面对复杂病变的过硬本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向上滑动阅览

一例经绕入路右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手术病例。

手术期间各位专家分享了预防FD治疗V4段动脉瘤潜在并发症的经验及技巧。同时就FD的远期疗效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指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分支血管与载瘤动脉瘤的关系等具体情况选择FD的型号和释放策略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例后交通段多发动脉瘤伴载瘤动脉狭窄的复杂病例。

手术期间各位专家就该病例支架近端的锚定位置问题展开了讨论,强调在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常规支架与FD的选择可能是术者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时阐述了分期手术或者桥接支架等手术策略对于复杂血管条件的动脉瘤治疗潜在优势。术者团队采用狭窄球囊扩张成型+FD植入的手术策略。在确定支架良好贴壁后,圆满完成了此次手术。

一例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FD植入术。

本次手术的FD采用了一款上市时间不久的产品,专家们对于该例动脉瘤FD型号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确定支架型号后,该手术团队成功演绎该款产品的完整释放过程。新颖的释放技术加之丰富的手术经验,使得整个案例颇具借鉴意义,也引发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赞扬。

一例左侧眼动脉段狭窄血管成形术。

该手术应用了一种新款的球囊微导管,其特点是可在球囊导管中直接释放支架。本次手术首次展示了应用该款微导管的治疗过程。术中两次球扩提示该款球囊的回报性能良好。同时参会教授对该款球囊微导管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潜在并发症展开了讨论,最后经过造影证实该款产品治疗本例病变的安全性。

一例左侧大脑前动脉瘤及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病例。

术前,手术团队首先阐述了术中可能出现的支架输送困难以及微导管通过困难两个问题。首先专家指出FD与常规支架的抗聚方案的选择上并无差异并强调了完善血栓弹力图等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另外对FD植入后抗聚方案问题,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同时就该病例而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或许是另一种可选择的治疗策略。最后根据术中造影情况,手术团队最终决定行FD+弹簧圈治疗该例复杂动脉瘤。

一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FD+弹簧圈栓塞术的手术展示。

参会专家指出术后影像提示支架释放后对大脑中动脉的形态影响较小,可能不利于动脉瘤的愈合。同时对该部位动脉瘤覆盖分支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强调了对血管形态和功能评估的重要性。最后分支闭塞问题展开了讨论,指出术前评估的必要性,以及避免拘泥于一种治疗策略,常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极重度狭窄的病例。

与会专家就OCT是否可应用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以判断真假腔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手术团队介绍了OCT应用的单中心经验。参会专家对该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未来OCT对于脑血管病治疗的表现值得期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顾宇翔教授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顾宇翔教授团队临危不乱思路清晰,演示2例动脉瘤手术,讨论嘉宾同步引导线上观众解析手术步骤,掌握操作技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例为宽颈前交通动脉瘤,计划应用一种较新的瘤内扰流装置治疗该病变。
各位专家就瘤内扰流装置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顾宇翔教授就该产品的应用技巧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本次手术直观展示了不同器械对神经介入手术所带来的临床优势及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一例为FD辅助弹簧圈栓塞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的病例。

首先由术者团队介绍了一款术中用到的软件模块,通过该模块,可粗略评估密网支架释放后的锚定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FD植入的技术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在术中,各位专家就动脉瘤的支架近端的锚定位置展开了讨论,强调了应在保证支架稳定性的同时需考虑载瘤动脉分支血管的保护问题,避免术后出现功能血管闭塞。另外,对FD辅助弹簧圈治疗动脉瘤的适应症问题,术者团队表示对于瘤体不规则的颈内动脉床突段宽颈动脉瘤更倾向于FD辅助弹簧圈治疗。本例手术对于FD治疗复杂血管条件的动脉瘤有极好的参考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许璟教授团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璟教授团队2台复杂动脉瘤手术均漂亮完成,为同行贡献了一场高规格视听盛宴,助力OCIN 2022再增学术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例为右侧颈内动脉颈段大型动脉瘤病例。

各位教授就对于颅外段释放FD可能存在的贴壁不良问题展开的讨论,并提出了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类似病例的新观点。不同的手术方式加之先进的手术器械辅助,使得整个案例颇具借鉴意义,也引发了在场专家的热烈讨论。

一例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首先,通过该病例,各位专家就FD释放前抗血小板药物准备问题展开了讨论,术者团队表示应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辅助检查指标选择抗血小板策略。随后,许奕教授提出应在确保口服抗板药物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支架释放前静脉给药。同时强调了术前影像检查对动脉瘤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性。本次手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例极具思考和实践意义的展示。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天晓教授团队

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天晓教授团队通力合作,成功攻克了2例高难度病变,圆满完成了安全、高效的目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例为左侧额叶动静脉畸形病例。

手术团队以治愈性栓塞为目的进行本次手术。在手术期间,参会专家就病例的治疗策略都发表的各自的观点,提示目前颅内AVM的治愈性栓塞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索。另外,各位教授指出本次手术可能采用的高压锅技术中的“塞子”的位置及程度目前仍没有共识。同时强调对于该例畸形,动静脉联合入路治疗也是一种可选的策略。

一例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各位专家就支架选择和精准释放等技术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该例手术的成功完成对于FD尺寸选择和释放技术的应用都有极好的参考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冯文峰教授团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文峰教授团队倾情奉献了2场动脉瘤手术,助力OCIN 2022续写新篇章。

一例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首先各位专家就FD型号及中间导管的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强调了释放过程中可适当挤压支架以达到精准释放并保证良好贴壁。然后就支架释放后是否微导丝按摩问题展开了讨论,手术团队就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就FD原位释放技术应用场景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一例为前交通动脉瘤。

手术团队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完成了本例手术。首选各位专家就支架选择问题展开了讨论。随后专家们就支架辅助技术细节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由于患者血管条件及术者经验的不同,此问题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强调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韩建峰教授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建峰团队团队凭借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思路清晰的治疗决策,成功攻克3台狭窄介入手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例为右侧M1远端狭窄成型术。

首先各位专家就M1远端血管狭窄应用快速交换球囊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讨论。该手术为在场专家带来了快速交换球囊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和规范流程。 

一例为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的病例。

手术团队采用球囊扩张辅助支架植入治疗右侧狭窄。参会专家就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病人术后高灌注并发症的防治问题展开了讨论,强调了术中检测及术后管理的重要性。该手术示范对颅外段血管狭窄的治疗颇具借鉴意义。

从临床中来,回临床中去。实战手术的观摩探讨,就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六大中心同台献“技”,充分展现了中国神经介入技术的最高水平,手术的术者与病例都在会前进行了精心准备,全面涵盖神经介入治疗领域各类型术式。同时不乏专家点评团的经验分享与精彩讨论,展示了很多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力争让参会者学有所获,促进青年医生快速成长。




OCIN2022 观看路径

脑医汇旗下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直播时间:

12月15日-12月18日

电脑端:登录网址

https://www.brainmed.com/meeting/detail?id=2626即可进入直播界面

你好.png

直播结束后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OCIN2022专区

大会直播大会日程、OCIN资讯速递、云展厅、AR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OCIN2022专区,一键查看!

你好.png

脑医汇&神介资讯为您精彩呈现OCIN2022盛况








OCIN往期录播 观看路径

脑医汇旗下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你好.png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往届精彩内容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