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发布 | 1073阅读

【中国声音】差别迥异的WHO 2级脑膜瘤——脊索瘤型脑膜瘤较其它亚型的2级脑膜瘤预后更佳

宫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任磊豪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膜瘤团队

华领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邓佼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9%。根据2021年最新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准,脑膜瘤可分为3个级别和15个组织亚型。其中WHO 1级脑膜瘤占比80%,临床上表现为良性行为。WHO 2级和3级约占20%,临床上表现为侵袭性特征和高频复发。WHO 2级脑膜瘤包括非典型、脊索瘤型和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其由于占比高、预后差且临床处理上存在争议而成为脑膜瘤研究的热点。非典型脑膜瘤是最常见的2级脑膜瘤,约占所有脑膜瘤的15-20%,目前相关研究也较多。脊索瘤型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0.32-1%,透明细胞型脑膜瘤仅占0.2-0.8%,目前关于这两个亚型脑膜瘤的研究大多是病案报告或小队列研究,因此其自然史及临床管理尚不清楚。



2022年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膜瘤团队以“Favorable Long-Term Outcomes of Chordoid Meningioma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WHO Grade 2 Meningioma Subtypes”为题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在线发表。


点击或扫码即可查看原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宫晔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任磊豪硕士、华领洋医师和邓佼娇医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华山医院609例诊断为WHO 2级脑膜瘤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长期预后。同时还研究了脊索瘤型脑膜瘤和非脊索瘤型WHO 2级脑膜瘤及WHO 1级脑膜瘤的预后差异。


本研究共纳入了543名非典型脑膜瘤、36例脊索瘤型和30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所有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表1所示。3个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结果显示,3个亚型的脑膜瘤患者无性别差异。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亚型(p<0.001),且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在脊髓中更为常见 (p<0.001)。3个脑膜瘤亚型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平均术前KPS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手术过程中,脊索瘤型脑膜瘤更易达到全切,而非典型和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切除范围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脊索瘤型脑膜瘤的Ki-67指数明显低于非典型脑膜瘤(p<0.001),而透明细胞型和非典型脑膜瘤的Ki-67指数无明显差异。脊索瘤型脑膜瘤的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典型脑膜瘤,但与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1:WHO 2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


作者对这些WHO 2级脑膜瘤患者进行了平均75.53±31.76个月的随访,其中有231名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作者对剩下的378名患者(320名非典型、34名脊索瘤型和24名透明细胞型)进行了预后分析。137名患者(121名非典型、7名脊索瘤型、9名透明细胞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复发,其中95名患者(87例非典型、2例脊索瘤型和6例透明细胞型)死于肿瘤进展。统计分析显示,三个脑膜瘤亚型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然而脊索瘤型脑膜瘤的死亡率却显著低于非典型和透明细胞型。作者对WHO 2级脑膜瘤患者进行了生存分析,表2总结了WHO 2级脑膜瘤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表2:WHO 2级脑膜瘤的长期预后

预后比较结果表明,脊索瘤型脑膜瘤的PFS显著好于非典型脑膜瘤(p=0.019),而非典型和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无明显预后差异。脊索瘤型脑膜瘤的PFS也明显优于非脊索瘤型WHO 2级脑膜瘤(p=0.02)。作者又将脊索瘤与746例WHO 1级脑膜瘤患者进行比较,脊索瘤型脑膜瘤患者的PFS显著差于WHO 1级脑膜瘤患者(p<0.001)(图1)。对于OS,脊索瘤型脑膜瘤显著好于非典型(p=0.005)和透明细胞型(p=0.036)。而脊索瘤型和透明细胞型的OS却无明显差异。作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来寻找WHO 2级脑膜瘤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范围(p=0.045)、复发状态(p<0.001)和术后辅助放疗(p<0.001)和肿瘤亚型(P=0.015)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亚型(p=0.033)、复发状态(p<0.001)、术后辅助放疗(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表3)。


图1:WHO 2级脑膜瘤患者PFS的Kaplan-Meier曲线


表3:WHO 2级脑膜瘤PFS和OS的生存分析


为了探究脊索瘤型脑膜瘤预后较差的原因,作者对34例脊索瘤型脑膜瘤进行了二代基因测序。无患者存在TERT或CDKN2A/B基因突变,所有的肿瘤均为WHO 2级脑膜瘤。NF2、AKT1、TRAF7、PBRM1、KMT2C、KMT2D基因突变分别存在于7、2、2、1、9、7例肿瘤中。随后的预后分析显示,NF2突变(p=0.013)和KMT2C突变(P=0.021)与脊索瘤型脑膜瘤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然而,KMT2D突变与PFS无关(p=0.57)(图2)。


图2:脊索瘤型脑膜瘤的预后和基因突变


WHO 2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且缺乏共识。3个亚型临床行为的异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者系统地比较了WHO 2级脑膜瘤3种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长期预后,为WHO 2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通讯作者简介


宫晔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膜肿瘤亚专科负责人

先后主持十二五科技公关项目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研究6项等多项课题。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Neuro-Oncology》《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SCI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