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发布 | 829阅读
肿瘤
颅底和内镜

预测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预后的因素分析

汪耿夫

天津医科大学

王勇杰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法国卡昂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和眼科的Arthur Leclerc等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clerc A,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2 Aug;164:e557-e567. doi: 10.1016/j.wneu.2022.05.015. Epub 2022 May 11.


研究背景




鞍结节脑膜瘤因其毗邻视路结构,常因视力障碍而被发现,手术目的是全切除肿瘤和改善视功能。目前对鞍结节脑膜瘤术后的视觉恢复效果尚缺乏预测因素的相关研究;法国卡昂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和眼科的Arthur Leclerc等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在法国两家神经外科中心(卡昂和鲁昂)接受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年龄>18岁的患者。鞍结节脑膜瘤定义为起源于鞍结节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不包括位于鞍上或鞍旁的其他肿瘤患者。排除标准如下:①具有眼科病史的视神经鞘瘤或蝶眶脑膜瘤;②前床突脑膜瘤;③经鼻内镜入路和④复发、严重的眼病病理特征、放疗诱发的脑膜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4-6个月进行视力(VA)测试、视野(VF)评估和视乳头检查;视力测试使用十进制计分。视力改善定义为完全恢复或VF改善>25%或VA提高>0.2;视力稳定定义为VF损失或增加≤0.1或VF损失或增加≤25%;视力恶化定义为VA损失>0.2或VF损失>25%者,将稳定组和恶化组合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过程的资料,并分析它们对视觉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4.3岁(25-78岁);40例为女性(80%)。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视力损害,8例(16%)为术前孤立性VF损伤,23例(49%)患者VA>0.5,15例(37%)视乳头萎缩。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8.41个月(1-36个月),其中21例(42%)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术后4-6个月随访时,50例患者中,30例(60%)视力改善或完全恢复,6例(12%)视力保持稳定,14例(28%)视力下降。3例缺乏术后眼科评估结果。


视力预后良好的预测因素是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VA>0.5、肿瘤较小以及在MRI-T2序列成像肿瘤为高信号。在手术中,肿瘤质地偏软,肿瘤边界清晰与良好的视觉预后相关。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80mM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CC)<70mM与较好的眼科预后相关。

研究结论



作者指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需尽快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视力恢复。轻微视力障碍、MRI-T2高信号(与肿瘤的质地软硬一致性相关)、肿瘤边界清晰与视力恢复良好相关。术前OCT测量RNFL和GCC厚度同样有助于预测患者的视力预后。


编译一.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