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发布 | 782阅读
脑血管外科

非创伤性脑出血的病因学及短期功能预后

曾超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郑锋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创宏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Martina B. Goeldlin等使用ICH机制分类方法明确不同ICH病因的发生率以及与3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Journal of Strok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Goeldlin MB, et al. J Stroke. 2022 May;24(2):266-277. doi:10.5853/jos.2021.01823. Epub 2022 May 31.


研究背景




非创伤性脑出血(ICH)功能预后较差,目前对非创伤性ICH的不同病因学分类与预后的关系尚缺乏。既往研究多根据病灶位置或脑微出血分布来研究患者预后。ICH由各种病理机制引起,已提出一种机制分类,但关于该分类的相关研究仅局限于结果较少和随访有限的单中心研究。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Martina B. Goeldlin等使用ICH机制分类方法明确不同ICH病因的发生率以及与3个月预后(功能、再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Journal of Stroke》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前瞻性纳入2014年至2019年瑞士卒中登记(SSR)数据库中的非创伤性ICH患者。提取患者以下变量:①人口统计学的年龄、性别;②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抗凝药类型(维生素K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缺血性卒中、TIA和ICH史;③临床表现:NIHSS评分、GC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④治疗地点:卒中中心或卒中单元、出院目的地。ICH的病因分类标准:结构性病变>系统性疾病>药物治疗>淀粉样脑血管病(CAA)>高血压>未知。该研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所提供的证据进行病因学判断。患者在3个月时通过门诊或电话接受标准化随访评估,评估以下结果:mRS评分、3月内出现再出血和缺血性卒中事件。将功能预后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通过回归模型明确不同病因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2650例ICH患者,平均年龄72岁,女性占46.5%,平均NIHSS评分为8分。病因学包括:高血压(1238例,46.7%)、未知(566例,21.4%)、抗栓治疗(227例,8.6%)、CAA(217例,8.2%)、大血管病变(128例,4.8%)以及其它病因(274例,10.3%)。


在ICH的3个月时,880例(33.2%)患者获得预后良好,664例(25.1%)死亡。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良好率(aOR=1.33;95%CI,1.00-1.77;P=0.05)和较低的死亡率(aOR=0.64;95%CI,0.47-0.86;P=0.003);抗栓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较高(aOR=1.62;95%CI,1.01-2.61;P=0.045)。3个月内,4.2%患者发生脑血管卒中。除CAA和未知病因外,其余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均高于再出血。CAA患者的再出血风险较高(aOR=3.38;95%CI,1.48-7.69;P=0.004),而高血压患者风险较低(aOR=0.42;95%CI,0.19-0.93;P=0.031)。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的ICH病因学因素在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ICH和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在不同病因学因素间有所不同。高血压是ICH的主要病因,其它病因也较为常见。1/3的ICH患者在3月时达到预后良好。除CAA患者外,其余ICH病因学因素患者3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于再出血。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ICH患者的预后信息,有助于明确疾病的二级预防策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