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
Atlas开环小径支架全新上市
“革新输送,智能贴壁”
开启了辅助支架的新纪元
术者使用经验分享
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Atlas病例集锦开启
部位:
术式:
特点:
患者基本信息
简要病情:患者女性,65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行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既往史:高血压30余年,最高可达180/110mmHg。
查体:嗜睡,GCS评分:11分。Hunt-Hess分级:II级。
DSA结果: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的前交通大型动脉瘤,约8.4mm×6.1mm,颈宽约6mm,形态不规则。考虑前交通大型动脉瘤破裂可能性大,故一期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
术前影像
术前颅脑CT: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检查结果:前交通大型动脉瘤。


3D成像结果:



手术策略
关键点:不能影响双侧A2段动脉正常血供,不能引起重要穿支动脉闭塞。
1. 前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难点:瘤颈宽大,患者A1、A2段血管迂曲,支架输送微导管到位困难。精准释放支架难度大。
2. 前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难点:动脉瘤位置深在,组织解剖结构复杂,显露困难,周围重要结构多,手术创伤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高,致残致死率高。
手术器械
血管长鞘
颅内支撑导管
微导丝:Synchro-M00326010
微导管:XT-17两枚
弹簧圈:Target 360 7mm×30cm、 5mm×15cm,Target 3mm×8cm、 2mm×6cm、1.5mm×3cm
Neuroform Atlas 支架 4.0mm×21mm
手术过程
应用瘤内成袢技术,以迂为直,以退为进,耐心周旋,盘桓前进。将XT-17微导管通过前交通到达右侧A2段。


应用瘤内成袢技术将XT-17微导管通过前交通到达右侧A2段(如下视频)。
XT-17超选至动脉瘤腔内依次填入Target弹簧圈,然后释放4.0mm×21mm Atlas支架,对动脉瘤颈进行重塑,完美的瘤颈塑形,弹簧圈填塞严丝合缝,不残留丝毫余地。支架释放时其上远近端标识点清晰可见。



4.0mm×21mm Atlas支架释放过程:肉眼可见Atlas支架释放过程中,将载瘤动脉腔内外溢弹簧圈挤压至动脉瘤腔内(如左动态影像)。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内未见造影剂充盈,达致密栓塞效果,前交通及双侧A2段血流通畅。


手术回顾
Atlas支架径向支撑力强,将载瘤动脉腔内外溢弹簧圈挤压至动脉瘤腔内,使瘤颈部弹簧圈成“马鞍”状分布,消灭“犬耳”。
Atlas支架无短缩,迂曲血管内支架全段贴壁良好,径向支撑力表现良好,开环支架仍可具有有效的支撑力。

术者体会
患者的动脉瘤腔大、瘤颈宽大、载瘤动脉明显迂曲,故选择支架时需考虑支架的通过性和径向支撑力。Atlas支架虽然为开环支架,依然在瘤颈处展现出其强大的径向支撑力,且智能贴壁良好,精准释放,无明显短缩。
此病例选用支架后释放技术,需兼顾弹簧圈的柔顺性,所以此病例优先选择具备良好顺应性的Target弹簧圈。
Target+Atlas的鞍型栓塞,可减少"犬耳现象",实现“壁到壁”的致密栓塞。
术者介绍
齐石磊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自2014年始从事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临床工作,主要从事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熟练掌握和应用神经介入技术诊治脑血管疾病。能独立完成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超选动脉内取栓术。参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及夹闭术,动静脉畸形栓塞及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颞浅-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颈-椎动脉血管吻合术等合计近千例手术。
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参与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河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