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扎稳打,化险为夷
AXS Infinity LS联合Catalyst 7
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一例
部位:
术式:
特点: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6岁。
主诉: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
术前影像
CTA: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DSA: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动脉瘤大小约:3.5mm×2.2mm,瘤颈宽约3mm,为宽颈动脉瘤。




术前诊断
右侧后交通动脉细小;
右侧P1发育完善;
右侧后交通动脉可闭塞。
手术耗材
长鞘:AXS Infinity LS
支架微导管:SL-10
栓塞微导管:SL-10
支架:Atlas 4.0*15mm
弹簧圈:
Target 2mm×6cm
Target 2mm×6cm
Target 2mm×3cm
Target 1mm×3cm
中间导管:AXS Catalyst 7
微导丝:Synchro-14
多功能导管125cm
泥鳅导丝
手术过程
II型弓,建立右侧颈内动脉通路较困难,AXS Infinity LS长鞘通过125cm 多功能导管和泥鳅导丝导引,长鞘放置右侧颈内动脉C1段。


SL-10微导管+Synchro微导丝导引, Catalyst 7中间导管丝滑通过岩骨段,放置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将一根支架微导管SL-10放置于右侧大脑中动脉,另一根栓塞微导管SL-10置于动脉瘤腔内,Catalyst 7中间导管稳定支撑,未见丝毫晃动。


双SL-10放置到位后,开始栓塞动脉瘤,首圈选用Target 2mm×6cm,首圈成篮过程中,Catalyst 7中间导管稳定支撑。


首圈成篮不解脱,释放4.0mm*15mm Atlas支架辅助栓塞,支架释放过程中,Catalyst 7中间导管稳定支撑。

继续选用Target 2mm×6cm、2mm×3cm、1mm*3cm弹簧圈致密栓塞动脉瘤。


术后情况
透视下弹簧圈填塞已勾勒出动脉瘤轮廓,支架位置良好,完全覆盖瘤颈,Catalyst 7中间导管全程稳定支撑。

标准正侧位造影,动脉瘤不显影。


3D造影,动脉瘤不显影。

三维重建对比:


术者体会
1. ICA-PcoA动脉瘤需要仔细评估PcoA和同侧P1段。评价PcoA是否可以闭塞。
2. 对于II-III型弓的患者需要采用有效的支撑导管建立通路。AXS Infinity LS长鞘管身中部支撑(主动脉弓)表现良好,远端柔顺性强,可以轻松推送至ICA C1段,是一种靠谱的选择。
3. Catalyst 7中间导管通过长鞘推送丝滑,可以轻松放置ICA C4段。重要的是,Catalyst 7中间导管远端支撑表现优秀,双微导管腔内推送无明显阻力。支架释放和动脉瘤栓塞过程中,Catalyst 7中间导管远端能提供稳定的支撑。


术者团队介绍
邓剑平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陕西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陕西省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相关的工作,能够同时完成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等。
陆丹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医学博士,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原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陕西省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联盟秘书;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参与完成多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项目。目前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6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译及主审《神经外科出血和血栓的防治》、《头颅创伤影像学诊断》、《外周神经损伤检查:解剖与临床》《奈特简明神经解剖图谱》等5部专业著作,参编其他专著1部。
擅长领域:擅长颅内各种脑血管病的诊治,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烟雾病等病变的介入和手术治疗。
王乃冰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累计参与临床工作5年,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任职中,熟练的掌握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及临床操作。研究生阶段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可独立完成脑出血、脑挫伤、脑血管造影等手术操作,可协助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颅脑肿瘤的诊疗工作。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