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8日发布 | 176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Atlas病例集丨刘伟:“拆弹X计划”——“X”型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瘤

郭庆东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达人收藏


部位:

ACoA


术式:

X支架

特点:

迂曲血管

双侧股动脉入路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4岁。

主诉:头痛、头晕1月,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

术前影像

外院MRI: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外院MRA:前交通动脉瘤,左侧优势A1,右侧A1纤细。


CTA:前交通动脉瘤,I型弓且弓上血管走形迂曲。


CTA: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累及双侧A1、A2段。动脉瘤大小7.8mm×6.4mm,右侧A1段约2.3mm,A2段约2.5mm;左侧A1段约2.9mm,A2段约2.5mm。


术前诊断

治疗计划:股动脉双侧穿刺,右侧颈内动脉路径,经右侧A1段-左侧A2段植入一枚Atlas支架;再经左侧颈内动脉路径,经左侧A1段-右侧A2段植入一枚Atlas支架,形成“X”型保护瘤颈,最后再栓塞动脉瘤。


手术耗材

鞘:

8F股动脉鞘(右侧)

6F股动脉鞘(左侧)

通路导管:

5F 单弯造影管(右侧)

6F DA远端通路导管(左侧)

支架微导管:XT-17

栓塞微导管:WISSKY 1.7F

微导丝:Synchro2

支架:

Neuroform Atlas 4.0*30mm

Neuroform Atlas 4.0*21mm

弹簧圈:

7mm×30cm、6mm×20cm、5mm×15cm、4mm×15cm、4mm×12cm、4mm×12cm、3mm×8cm、3mm×8cm、2mm×8cm、1.5mm×4cm


术前造影

造影可见II型弓,弓上血管硬化,5F造影管超选就已经有些困难了。


右侧A1段发育但远端供血不良,左侧A1段为优势,动脉瘤大小7.8mm×6.4mm。


手术过程

6F导引导管上弓困难。


造交换DA导管到左侧颈内动脉。


5F单弯导管到达右侧颈内动脉。


经5F单弯导管将XT-17微导管由右侧A1段送达到左侧A2段。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工作角度。


5F单弯导管通路,XT-17微导管,经右侧A1段至左侧A2段释放一枚Atlas支架 4.0mm×30mm


第一枚支架释放过程。


XT-17由左侧A1段到达右侧A2段。


经左侧A1段至右侧A2段释放一枚Atlas支架4.0mm×21mm,随后进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第二枚支架释放过程。


双容积成像可见两枚支架呈“X”形保护瘤颈。


术后情况

瘤颈保护良好,弹簧圈栓塞致密,术后减影和非减影图像:


术后正侧位造影:


术者体会

1. 该病例为前交通动脉瘤,术前CTA提示主动脉弓形态温和,通路建立似乎容易。前交通复合体,双侧A1均可显影,所以术前就形成了双侧植入“X”型支架治疗的计划;

2. 术中发现主动脉弓迂曲,双侧均需交换才能将导引导管送至颈内动脉。左侧主要路径经过交换放置DA导管进行通路建立。右侧利用5F单弯导管建立通路,虽然单弯仅到达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端,但XT-17导管配合Synchro 2微导丝仍表现出了优异的可操控性,顺利通过瘤颈经右侧A1段到达左侧A2段;

3. 植入第二枚支架时,XT-17通过第一枚支架网眼也比较顺利,没有出现穿网眼困难情况;

两枚Atlas支架“X”型保护瘤颈,对弹簧圈的拦截性能优异,达到了致密填塞的程度。


手术指导

郭庆东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工作,特别是对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研究项目”1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学委员会介入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等任职。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


术者介绍

刘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副主任医师,讲师。

2008.7至今在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2016年6月取得“神经外科中国专科医生”资格;2018年11月获第23届全军神经外科学术年会涂通今优秀论文优秀奖。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