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22年4月发布的欧洲ICAD指南同样指出:对于疑似由ICAD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机械取栓失败后,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可用作补救治疗。因此机械取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ICAS-LVO的主流方式。
本期由临汾市中心医院何春、陈晓翼主任带来Bridge®药物支架在前循环急性闭塞的应用。
01
01
女性患者,73岁。
现病史: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3+小时。
既往史:高血压。高血压病史,最高达160/110mmHg,平时未服降压药物;有冠心病史,间断心绞痛,平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丹参滴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02
查体:血压:157/81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神志嗜睡,构音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嘴角右侧歪斜,伸舌略偏左;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Babinski征(+)。NIHSS评分:17分。
02
CT未见明显缺血病灶;头颅核磁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闭塞,右侧大脑半球片状散在急性脑梗死灶。
03
初步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治疗预案: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支架取栓术,必要时给予支架植入血管成形。
手术难度与风险: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为左侧肢体瘫痪责任血管,前后循环均有急性梗塞,考虑栓塞性质,有进一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可能出现无效再通、开通困难、高灌注脑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药物准备:替罗非班注射液。
术中涉及器械
鞘管:8F Guding
颅内支撑导管:Catalyst 6
微导管:Pro-18微导管
微导丝:Synchro 2m、3m微导丝各一
球囊:1.5*15mm球囊
取栓支架:4.0*20mm取栓支架
支架:2.5*13mm Bridge®药物支架
术前造影
右颈动脉造影,右颈动脉分叉处未见明显狭窄;右大脑前动脉未显影,中动脉闭塞。
左颈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起始部未见明显狭窄,双侧大脑前动脉共干,左侧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见左椎动脉开口狭生理性纤细。
右侧椎动脉造影,右侧椎动脉起始段未见狭窄,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
04
1
微导管到位及微导管造影。
操作要点:判断闭塞位置及长度,选择合适规格支架。
2
取栓支架释放:4.0*20mm取栓支架到位后释放,抽拉结合取栓一次。
3
取栓后造影:前向血流恢复,但存在局部重度狭窄。
4
再次造影:观察10分钟后造影,示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考虑再次闭塞,故决定采用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作补救治疗。
5
球囊预扩:沿微导丝置入1.5*15mm预扩球囊于狭窄处进行扩张。
6
支架定位及释放:沿导丝将2.5*13mm Bridge®药物支架送到目标位置,确认定位准确后,缓慢加压释放支架,造影确认支架位置准确。
(球囊预扩后血管成形差,短时间再次闭塞,侧位造影可见狭窄处血管短、平、直,关键是狭窄处于穿支动脉远端,故选择球扩支架进行治疗)
7
术后造影:
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8
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药物治疗
替罗非班6ml/h*24h,24h后停用
替格瑞洛片90mg Bid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
术后随访
术后1周复查。
头部CT CTA
CTP
患者术后3月随访:神志清楚,口角略偏右,言语清楚流利,左侧肢体肌力4级,拄拐行走,NIHSS评分3分。
小结
治疗通路:
1.良好到位的通路能提供稳定的支撑;
2.中间导管配合提供好的通路。
支架选择:
1.预扩张球囊选择:约2/3-3/4于目标血管原始管径;
2.对于路径较好、狭窄部位短而直、避过穿支动脉的血管,颅内也可选择性使用球扩支架。
手术操作:
1.判断闭塞血管是否原位狭窄很关键;
2.快速交换支架方便操作,对于有一定颅外支架置入基础的术者,能够很好的掌握并开展颅内支架置入术;
3.同颅内球囊相似,缓慢逐渐释放压力。

术者简介
何春
临汾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
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心身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汾市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陈晓翼
临汾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工作10余年,2015年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科进修神经介入,后多次参加脑防委举办的取栓培训。
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专家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
临汾市介入委员会委员。
擅长颅内外血管狭窄成形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术。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