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发布 | 528阅读

给椎动脉狭窄患者带来“曙光“——清华长庚血管外科完成首例椎动脉专用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头晕”想必大家都应该经历过,特别是蹲久了突然起立时,虽是一过性的感觉,却让人十分不舒服。有一种头晕却是危险的信号,那就是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头晕,而椎动脉狭窄往往是后循环缺血最为常见的动脉病变之一。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成功为一位患者实施了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引进的是全球首款获批椎动脉狭窄适应症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最低,为椎动脉狭窄患者寻到了更为安全、疗效持久的减轻痛苦、消除隐患的微创治疗方法。


    椎动脉是后循环系统的重要供血血管,基于局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活动特性,椎动脉起始部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此成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起源部位。以往国内外没有专门针对椎动脉的支架,并且使用的多为不带抑制内膜增殖药物的裸金属支架,使用裸金属支架远期会带来两大问题—再狭窄率高和远期支架断裂率高!患者虽然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的隐患却始终存在。血管外科引进的这款全球首个药物涂层椎动脉支架将支架材质提升为钴铬合金,支架壁厚更薄、柔顺性更好同时不失支撑性降低了远期支架断裂率;支架表层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有效的抑制内膜过度增生,减少炎性反应,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解决了以往使用裸金属支架的长期隐患,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疾病简介


椎动脉起始部的位置


椎动脉狭窄的症状

病情回顾

    一位66岁老年男性近期反复头晕,稍事活动就“天旋地转”,痛苦不堪,且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30年,5个月前有一次脑梗死病史,当时因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目前遗留有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及双眼视物模糊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找到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教授就诊。


    究竟病因在哪里?


    入院后,经颅脑动脉+颈动脉CTA检查示:头颅动脉及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管腔狭窄,左椎动脉重度狭窄。


图中箭头所指为该患者左椎动脉狭窄部位


怎么治疗

    吴主任拿到CTA检查结果后,考虑患者的反复头晕与左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后循环缺血有直接关系,且患者既往合并数十年高血压病史,且存在多发脑血管狭窄,其中左侧椎动脉起始处为重度狭窄,脑卒中复发风险较高,经过手术团队反复讨论后,为防止左侧椎动脉由狭窄进展为急性闭塞,需进一步行支架置入治疗解除血管狭窄进而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决定引入全球首款椎动脉专用支架--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该支架相较于传统裸金属支架,表面涂覆有一种雷帕霉素药物,该药物可降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远期卒中复发率。


治疗经过

    术中,手术团队谨慎、细腻的操作使得导管与导丝完美配合,通过血管造影证实了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并最终于病变处成功置入一枚Maurora支架,短短数十分钟,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安全、有效并迅速地解决了患者大脑缺血的问题。



术前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远端血流量减少

置入支架后椎动脉起始部与远端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病例经验总结

    据吴巍巍主任介绍,引起椎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严重的颈椎病导致压迫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动脉血压过低导致血流量减少等。


    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最多见。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在24h内缓解,但可反复发作。因和很多神经内科疾病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不易发现。临床上可以通过超生,头颈部CTA或者MRA,或者颅内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一旦发现椎动脉狭窄后,也不要过分紧张,如果狭窄不超过50%,一般可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如出现临床症状,且狭窄超过70%,一般就需要手术治疗。支架置入术因具有创伤小,疗效高,风险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故临床最常用。



作为全国外周动静脉介入治疗的“排头兵”,我院血管外科团队始终致力于新技术、新疗法的引进与开发。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为全球首款椎动脉适应症的支架,医生可通过微创介入方法,安全、有效的解决椎动脉狭窄问题,恢复脑部血流通畅,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如同Maurora的中文意思“曙光“,为更多椎动脉狭窄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带来曙光!



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系统


END


医生简介

吴巍巍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院长助理,血管外科主任,品管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理事、颈动脉学组副组长、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学组副组长、血栓抗凝学组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审稿专家
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1版、第2版)血管外科章节编委
知名专家,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肾动脉狭窄、静脉血栓、肺栓塞、静脉曲张的手术及微创治疗

赵俊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医学博士,Attending医师
2001年-2009年就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
擅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静脉血栓后综合征、血管畸形及血管瘤、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下肢静脉曲张、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外周动脉硬化疾病等各类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与治疗。主要致力于静脉血栓性疾病、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目前主持早期血栓清除临床效果研究及小剂量r-tPA单次给药腔内治疗急性肺栓塞研究,并发表多篇相关领域核心期刊文章
北京医师协会理事
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中国微循环协会周围血管专业疾病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委员会常委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压力学组秘书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

科室简介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是医院重点学科。科室由原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教授领衔,担任科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昌伟教授担任名誉主任。血管外科工作日及周末均开放门诊,现有病房床位30张,手术150台/月,是京北地区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科室注重通过教学与科研推动临床工作,获得多项国自然等科研基金的研究资助。科室突出优势是同时擅长微创介入手术和经典开放手术,能够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案。


科室现有医师1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研究生导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学博士9人,医学英才博士后2人,清华创新领军工程博士1人,个案管理师1人,专科护士2人。医师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管疑难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护理团队均有北京著名三甲医院学习及工作经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


血管外科包括五大疾病诊疗中心,分别为主动脉及内脏血管中心、下肢血管中心、头颈部血管中心、静脉中心、血管介入及通路中心,全面开展头颈部血管、胸腹部血管、四肢血管、内脏血管等多部位血管疾病的开放和微创手术以及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科室按照清华大学建设高水平教学医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化与其它学科及国内外机构的交流合作,齐心合力,人尽其才,努力实现跨越式的学科发展。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