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目前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均为AIS急诊取栓治疗的一线疗法,两者各有优势。直接导管抽吸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已被越来越多的术者所接受,但支架取栓仍为AIS治疗的基石,地位仍不可撼动,特别是一些特殊病例,只能采取支架取栓或者抽拉结合,比如导管抽吸导致的远端血栓逃逸、合并ICAS、导管无法到位、闭塞血管较远管腔较细等。
本期嘉介谈邀请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牛广义教授分享:应用Syphonet®取栓支架治疗抽吸所致血栓逃逸一次三级再通一例。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女患,60岁,以“被发现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26分钟”为主诉由急诊120接入院。
现病史:26分钟前患者睡醒后家属发现患者言语不利、说话含糊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站立行走不能,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无发热、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家属发现后遂急呼120来院。
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病史10余年,未规律口服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病史数年,未规律口服药物及监测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详。NIHSS评分:15分(意识水平1分+意识水平提问2分+凝视2分+上肢4分+下肢4分+语言1分+构音障碍1分)。ASPECT评分:11分。查头颅CT排除出血,积极给予溶栓治疗,同时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但患者无法耐受磁共振检查,溶栓结束患者症状无改善,与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病情后决定急诊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取栓治疗。
02 检查评估
入院查体:
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0级,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存在,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03 术前影像资料
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04 初步诊断
急性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型(TOAST分型) 风湿性心脏病 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组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治疗经过
01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鞘
导引导管
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微导管
0.014微导丝
4mm*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
02 手术过程
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泥鳅导丝引导下将导引导管引导至右侧颈总动脉末端,中间导管位于右颈内动脉起始部。

中间导管抽吸出暗红色条块状血栓,中间导管进一步前移。

再次抽吸,但未抽吸出血栓。造影结果如下。

更换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再次抽吸,抽吸出较多血栓,造影可见M1段闭塞,怀疑为导管抽吸所致血栓逃逸。

引入Syphonet® 4mm*30mm取栓支架,精准定位后释放,可见Syphonet®取栓支架通体显影。

静待约5min后,采用SWIM技术取栓,一次再通,造影示三级血流。

取出血栓如下。

04 术后情况
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可见血流通畅,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麻醉苏醒,左侧肢体肌力3级。
目前仍在持续随访中。
病例总结
//
房颤患者易出现栓塞事件,本患者出现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结合患者房颤病史,考虑为急性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型(TOAST分型)。
该患者右侧颈内动脉起始以远闭塞,首先采取抽吸,抽吸出大量血栓后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考虑导管抽吸导致血栓逃逸,采用4mm*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有显影丝缠绕,全程可视,该支架有效区较长、血栓抓捕力强,SWIM技术操作下,一把通mTICI血流分级3级,全麻苏醒后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
术者简介
牛广义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神经重症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
致力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