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发布 | 1465阅读
神经介入-其他

健谈卒中 | ACE68结合支架开通颈内动脉末端大负荷量血栓

董国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良兵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01

病例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47岁“被发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8小时”入院。


简要病史:患者于第一日晚7时左右与家人通电话,夜里12时被家人发现睡倒在地、右侧肢体无力、无言语,在当地医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有所加重,于第二日晨8点到我院。既往有2次心肌梗死病史,但未行冠脉支架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长期吸烟、少量饮酒。否认头痛病史。


入院查体情况:嗜睡,失语,查体欠配合,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视威胁存在。NIHSS评分:意识2分+凝视1分+面瘫3分+语言3分+肢体运动8分=17分。


急诊心电图提示有窦性心律、室早伴心肌缺血。


02

术前影像学

术前CT-Aspect评分6分。


CTA-左侧颈内动脉不显影,同侧A1段显影、M1不显影、M2远端分支可见。


03

术前诊断评估




术前讨论

患者类似醒后卒中的发病过程,NIHSS评分17分,发病时间在8-13小时内,我中心CTA明确责任血管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而同侧的A1段显影,依据既往经验,多数在颈内动脉末端的大负荷量血栓;CTA提示左侧M2分支有浅淡显影,提示侧枝循环存在,可能有良好侧枝;发病在6-16小时,CT-ASPECT评分6分,未见大面积梗死,虽没有RAPID软件的测量,但CT平扫获取的信息结合责任血管病变,提示该患者应该符合DAWN标准,NIHSS评分高、梗死面积偏小的mismatch存在,有血管内治疗指征。





术前诊断

1.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

2.陈旧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可能。





发病机制推断

患者两次心肌梗死,47岁,无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有室性心律失常,考虑心源性可能性大,可能存在室壁血栓,但该患者两次心梗、此次的脑梗塞、CTA可见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不能排除ICAS病变。可结合DSA影像学协助鉴别。





手术策略

1.考虑采取抽吸导管ADAPT技术减容后行SWIM技术。

2.ACE68+40mm长支架直接抽拉结合取栓。

3.若为狭窄病变,血流难以维持时,可进行球囊扩张成形,必要时行支架成形治疗。


04

手术治疗过程




手术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指引导管:8F 导引导管

  • 抽吸导管:ACE68

  • 取栓支架:4*40支架

  • 微导丝:PT2

  • 微导管:Rebar18

  • 抽吸泵:Penumbra





术中造影

右侧前循环造影提示前交通开放,右向左代偿,左侧A1显影、左侧M1不显影,左侧大脑前代偿至大脑中供血区部分,代偿显影速度稍慢于右侧,ASITN/SIR 2级。


左侧前循环造影: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闭塞端形态考虑栓塞性质可能性大,结合右侧前循环造影提示M1闭塞,考虑血栓负荷量较大。


后循环造影未见明显的后向前代偿。





手术策略

血栓负荷量较大的栓塞病变,利用ACE68强大的抽吸能力以及长支架捕获血栓能力,尝试ACE68+40mm长支架直接抽拉结合取栓,可能增加大负荷量血栓栓塞的一次再通率。





手术过程

微导丝、微导管越过病变。


支架释放血栓负荷大,前向血流差。



5分钟后,ACE68跟进至血栓近端并缓慢推进,直至注射器抽吸无反流,提示进入血栓内部,打开抽吸泵持续抽吸120秒后,采取ADVANCE技术缓慢推进ACE68越过大脑前开口至大脑中中段,阻力较大时,停止推进ACE68,采用SWIM技术回拉取栓支架。


复查造影提示大脑中3级再通,但大脑前A2远端有血栓逃逸。


支架在大脑前半释放。



ACE68直接送至大脑前开口、封堵前向血流,进行注射器抽吸(未用抽吸泵)SWIM拉栓。


复查造影提示大脑前、大脑中完全再通,mTICI分级3级,术毕Dyna CT未见出血及高渗。





术后处理及复查
  • 术后入NICU

  • 术后血压:收缩压力控制在100-120mmHg,不超过140mmHg

  • 常规控制容量、脱水、氧自由基清除


术后24小时CT,NIHSS评分6分,开始启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


术后24小时MR


术后24小时复查影像提示豆状核、岛叶与额颞叶局限性病灶,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血栓可能,支持栓塞诊断。于术后48小时后直接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





术后随访

发病11天后出院,右侧肢体肌力正常,部分感觉行失语,NIHSS评分2分,mRS评分2分。


术后2个半月复查CT。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05

思考和讨论

本例患者发病在6-16小时内,我中心尚未安装RAPID,CTA明确责任血管后、借助临床NIHSS评分与CT梗死面积的mismatch,借鉴DAWN的标准判断手术指征。


该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末端大负荷量血栓,血栓负荷量大增加不良预后率;但该患者有良好的侧枝循环,可增加良好预后率;大负荷量栓塞血管在取栓过程中血栓逃逸不少见,需要尽量减少取栓次数和血栓逃逸现象,有利于提高良好预后率,该患者应用ACE68联合长支架、采取ADVANCE+SWIM联合技术的方式进行取栓,血栓逃逸少,二次大脑前动脉支架半释放拉栓一次即可完全再通。


在大脑前动脉取栓过程中,因支架较长,为避免侧枝撕裂和血管内膜损伤,进行支架半释放拉栓可能较稳妥。


我中心对于颈内动脉末端大负荷量血栓,大多采取目前主流的两种方式:1.ACE68抽吸减容后再行支架拉栓;2.ACE68+长支架采用ADVANCE+SWIM联合技术,或者ACE68+EMBOTRAPⅡ采用SOLUMBAR的方式进行取栓再治疗。


采用大口径抽吸导管联合长支架行大负荷血栓的抽吸取栓,支架的直径不宜过大,使得支架与管子之间有一定的冗余量,避免血栓被挤压脱落。


术者简介

董国兴

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龙山病区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医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会委员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癫痫与神经调控分会理事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脑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安徽省睡眠研究会委员

先后多次在安医大一附院、安徽省立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培训、学习神经介入技术

目前主要致力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与科普宣传、急慢诊药物与血管内手术治疗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

张良兵

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神经病学学会委员

安徽省卒中专科联盟常务委员

安庆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副主任

安庆市癫痫学会副主任

擅长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取栓、动脉内溶栓), 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脊髓病变,锥体外系疾病等。主要进行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颅内动脉支架、急性脑梗死的取栓和动脉内溶栓治疗。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目前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基础工作为主。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