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及肌张力障碍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痴呆、精神疾病等的一种神经调控疗法,现已成为治疗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医汇本期汇总整理了关于脑深部电刺激,其中包含指南共识、操作流程、专家讲解、手术病例分享等,欢迎观看学习,共同提高,造福更多患者。




指南共识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近年来,神经导航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诞生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其原理与三维立体定向框架不同,这项技术涉及多模态影像处理、自动识别注册、自由机械臂传感等。其比框架更擅长处理空间信息,在沿着精确规划路径引导DBS手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准优势,临床应用已证实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但目前,国内外缺少相关的临床指南与操作规范。据此,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诊疗行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充分讨论,编写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和规范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帕金森病早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蜜月期过后,患者会出现剂末效应、开关现象及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使得药物治疗效果逐渐减弱,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经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其可以明显的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分享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自2001年Muta等报道了首例苍白球DBS治疗Meige综合征后,DBS逐渐成为Meige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Reese等报道了12例应用苍白球DBS治疗的Meige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3年以上,症状改善达到53%,眼部、口部和言语吞咽等症状均有47%~64%的症状改善。Horisawa等报道了16例苍白球DBS患者,平均随访66.6月,结果显示症状平均改善达58.9%,眼部、口部、言语吞咽和颈部症状均明显改善(56.2%~75.8%)。丘脑底核是用来治疗Meige综合征另一个手术靶点,与苍白球相比,疗效类似。总体来说,DBS治疗Meige综合征长期疗效确切,但目前仍缺乏大宗的病例报道,而且在手术靶点选择上缺乏详细的参数比较,需要进一步相关研究。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DBS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药物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例的症状;同时可保护受损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细胞,延缓疾病进展,一般效果可持续10年左右及以上。
DBS虽然是微创手术,但考虑高龄患者的长时间局麻手术耐受性及心肺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仅对75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专家讲解



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现状和展望
获得性肌张力障碍的DBS治疗
全麻下机器人DBS手术操作与术中电生理监测分析
帕金森病DBS围手术期智能化评估



神外编译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Henrieke L. Frequin等对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接受采用MRI定位核团,三通道MER和清醒状态下测试刺激效果的STN-DBS 手术PD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最终植入的MER轨迹以及选择该轨迹的因素。结果发表于2020年3月《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在线。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观看详细内容)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强调以杏仁核为主要环节的边缘系统神经连接环路在强迫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神经连接模型;通过DBS调节vmPFC、岛叶、杏仁核和NAc之间神经连接控制患者的焦虑和情感变化,是治疗强迫症和其它某些精神疾病的作用机制。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