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灰质呈“H”形或“蝴蝶”形。
2、“H”形脊髓灰质的灰质中间的横行部分为灰质连合,其中有脊髓中央管通过:
①居中央管腹侧者称“灰质前连合”,连接左右侧脊髓灰质前角;
②居中央管背侧者称“灰质后连合”,连接左右侧脊髓灰质后角。
3、灰质前连合向前延伸为较粗大的脊髓灰质前角;灰质后连合向后延伸为小狭小的脊髓灰质后角。
4、前后角之间的灰质为中间带,与灰质连合相接。
5、在脊髓胸段和上腰段(T1~L3),中间带向外突出,形成一个近三角形的侧角。
6、由于脊髓的灰质纵贯脊髓的全长,在整体上构成灰质柱,因而前角、后角、侧角也分别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
7、脊髓灰质和白质的相对大小和布局因脊髓节段不同而变化。颈膨大和腰骶膨大灰质占比最大,其神经跟粗,所含神经纤维多。
8、脊髓中央管内衬柱状毛上皮(室管膜),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上通第四脑室,向下到脊髓圆锥下部形成一梭形膨大,称为终室(terminal ventricle),末端盲端。
9、一对脊神经根所有根丝所附着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10、脊髓不呈圆柱状,所有节段横径均较宽。
11、脊髓膨大的出现与种系进化中四肢的出现相关,是相应节段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数量增加所致。
①颈膨大(C3~T2):是支配上肢的脊神经的发源节段,其中C6髓节周长最大,达38mm。
②腰骶膨大(L1~S3):相当于第9~12胸椎水平,是支配下肢的脊神经的发源节段,最大周长位于第12胸椎椎体下部,达35mm。向下迅速缩细,形成脊髓圆锥。
参考:
《格氏解剖学 临床实践的解剖学基础,第41版》
《神经解剖学》第二版,朱长庚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脊髓脊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