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尊敬的专家同道:
大家好!“沙场点兵,有史可鉴”是史赛克公司推出的一档病例展示及点评栏目,旨在手术技术交流,产品特点演示,与各位神经介入专家共同进步。疫情虽拉远了距离,却无法降低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相约线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手术技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病例展示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杨某某,男,64岁。
主诉:头晕10小时,加重伴意识丧失1小时。
入院查体:意识呈昏迷,双侧压眶无反应,双侧瞳孔缩小约1mm,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低,疼痛刺激无反应,双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30分。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长期服药,具体不详,未正规监测血压。
2
术前检查
头颈部CTA
左侧椎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基底动脉间断闭塞,双侧后交通未开放。
CTP
脑干及左侧小脑,左侧枕叶大片低灌注。
右椎开口次全闭塞,基底动脉闭塞。
左侧椎动脉闭塞,侧枝代偿V3段,显影不良。
3
手术材料
8F指引导管
CAT 6远端通路导管
XT-27微导管
0.014 Synchro微导管
2.5×15mm PTCA球囊
4×20mm Trevo取栓支架
4
术中操作
手术策略:决定球囊扩张右侧椎动脉开口,同时采用球囊接力技术将8F指引导管送至右侧椎动脉V2段建立路径,考虑血栓负荷较大,支架采用SWIM技术取栓。
球囊扩张
CAT6配合XT-27微导管在0.014 Synchro微导丝引导下,微导管迅速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并确认真腔。
释放Trevo支架。
SWIM技术取栓一次后基底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再通。
第一次取出的血栓。
结合CTP考虑右侧枕叶并无明显低灌注,但右侧丘脑存在低灌注,决定行右侧大脑后动脉取栓。
微导管到达右侧P2段近端造影见:右侧P2段远端存在血栓,考虑枕叶并无低灌注。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取P2段血栓,开通P1段改善丘脑血供。
支架到位后打开。
取栓一次后右侧P1开通。
第二次取出血栓。
5
术后结局
即刻造影图
右侧椎动脉开口处球扩后残余约30%狭窄,观察15分钟未见明显回缩,未放置支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行右侧椎动脉开口支架。
小结和体会
推送性:该支架导丝光滑,推送时注意使用干纱布包裹导丝进行推送。
远端到位率、支架释放:到位及释放容易。
支架显影:Trevo支架最大的特点——完全显影,显影性良好。
取栓效果:支架对于血栓缠绕及抓捕率高,且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小。
专家点评
1.这是一例非常典型的进展型卒中,患者头晕10h突然加重为意识障碍,时间窗内重症、低灌注,取栓指征没问题。造影显示左椎慢性闭塞,右椎开口起始部次全闭塞,基底动脉中远段急性闭塞,考虑右侧椎开口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的可能性较大,从术中取出栓子的性质也可以佐证,双侧后交通没开放,必须开通。因此,串联病变手术策略右侧椎开口处理狭窄,建立通路后先开通远端恢复灌注,再处理近端椎开口狭窄。
2.椎开口狭窄球囊扩张后,如何将口径较大、管头较硬的8F Guiding通过狭窄处建立通路成为该手术的关键,术者使用球囊牵引技术有利于辅助导管通过狭窄,同时防止导管口对斑块处的切割造成夹层或斑块脱落二次栓塞远端的风险,是一个非常周全的考量。
3.在取栓技术的选择,考虑到基底中远段急性闭塞,栓塞的可能性较大,为快速开通可以选择通过性较好、大口径的抽吸导管先行ADAPT技术,如没开通抽吸减容后再改为SWIM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术者术前评估血栓负荷量较大,直接采用SWIM技术开通,对于支架摆放哪一侧大脑后需要有充分的考量,减少血栓逃逸。
4.在面临“继续做与不做”的选择时,经过获益风险评估“适可而止”就成为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抉择。微导管造影显示右侧P2段仍存血栓,结合术前CTP评估枕叶功能区低灌不明显,权衡利弊只开通P1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当前MeVO取栓也是讨论的热门焦点,P2-3、M2-3段的取栓对患者功能预后会有明显的改善,如果将支架定位更高,覆盖到P2,同时中间导管负压抽吸上到P1进行联合取栓,取通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5.最后值得探讨的一点就是左椎完全闭塞、没有前循环代偿,右椎成为唯一的生命线,经不起二次打击。右侧椎开口处狭窄单纯球囊扩张不放支架远期再狭窄和斑块脱落的风险仍然存在。与颅内段血管不同,椎开口处血管有致密结蹄组织构成的外膜和平滑肌丰富的中膜,远期弹性回缩和斑块增生的可能较大,因此采用药物涂层支架处理会更加稳妥。
点评专家
陈长青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外科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留美博士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亚专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湖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湘雅医院科研部主任。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特别擅长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的微创血管内介入治疗
术者简介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