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发布 | 877阅读
脑肿瘤-淋巴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万经海教授: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

万经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


患者,男性,36岁,淋巴瘤治疗后3年,头痛和左上肢活动无力1月。

3年前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on-GCB型,病变侵及左侧韦氏环、左侧咽旁淋巴结、双侧颈枕颈深及胃窦旁淋巴结,IIIEB),予以R-CHOP 6周期+序贯2周期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后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患者定期复查脑增强MRI,未见脑内异常。

今年3月患者出现头痛和左上肢活动无力,复查脑增强MRI提示右侧额顶叶、左额叶多发占位(图12),头颈、胸腹盆增强CTPET-CT检查未见明确脑外病灶。于我科行超声引导下肿瘤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结合患者病史、组织病理诊断及分子检测,综合诊断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术后在我科开始诱导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诱导化疗3周期,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诱导化疗6周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诱导治疗后继续予以巩固治疗,方案为: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泽布替尼。2周期后复查脑MRI提示继续维持CR


讨论


淋巴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病,人群发病率约0.5/100,000,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超过90%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脊髓眼或脑膜不累及身体其它部位,发病率占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95%以上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指在全身其它部位淋巴瘤的基础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发病率不足5%。

手术的目的在于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和常规立体定向活检相比,超声引导下活检的优势是能实时直视病灶穿刺,直视穿刺针进入病灶及在病灶中的位置,确保取样成功;还能直视可能的穿刺点出血并处理。在明确病理诊断的基础上,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主要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放疗可做为巩固或挽救治疗措施。若SCNSL患者还有脑外病灶,治疗上还需要考虑控制脑外病变。

整体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要优于其它脑恶性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规范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可达4年余。文献报道,SCNSL预后差于PCNSL,治疗上需要考虑增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案。本例近期化疗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近些年,由于靶向治疗(伊布替尼、奥布替尼等、泽布替尼等)和免疫治疗(PD1/PD-L1抗体)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复发/难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总生存时间较前延长,有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



 作者简介


万经海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 第三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擅长各种颅底(沟通)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内镜手术治疗。主编国内第一部《脑膜瘤》、《颅底肿瘤外科学》,参加编写《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1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20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cb43e9dbc3a307f81b83db17604c76a1_xO3w3x91BKwAAAAASUVORK5CYII=.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万经海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脑肿瘤”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