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胶质瘤是我国癌症攻坚行动中最难攻克的癌种之一,患者复发率仍接近100%且预后极差。如何切实提高患者总生存、打破治疗瓶颈一直是临床专家和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亟待有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对抗这一凶猛顽疾。
随着“爱普盾”上市,电场治疗这一创新疗法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多组实验数据也让它获得了专家和患友们的认可,然而它一路走来的坎坷却鲜为人知。今天就跟着小护一起探索电场治疗这匹黑马的“星”路历程吧!
01
临危受命,另辟蹊径

2004年,第一篇关于电场治疗的研究论文就已发表,但最开始时,肿瘤电场治疗这个概念,在以开发药物为主的抗癌科研领域是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甚至不被接受的。
面对陌生的电场治疗,人们毫无概念,不清楚它到底是忽悠还是救星。
02
初露锋芒,成功获批

但轻视与怀疑,最终都会被时间证明,会被可靠的试验和客观的数据所澄清。
一项名为EF-11的关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III期试验,入组了237例复发脑胶质瘤病人,按1∶1 随机分为:单用电场疗法治疗组(n = 120) 和最优化疗组(n = 117),化疗组用药为医生所选择的最优方案。结果显示:
电场疗法治疗组与最优化疗组对比:
单独使用电场治疗能够带来相同的患者获益,但副作用明显小于化疗。
生活质量评估显示:
电场疗法所致便秘、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较化疗明显下降,并有助于提高病人认知功能。
这给处于黑暗中的复发脑胶质瘤患者带了一道希望的曙光,基于EF-11的数据,FDA在2011年批准电场治疗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
03
逐步壮大,纳入指南

获批之后,电场治疗开始逐渐被运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越来越多患者因此获益,其新颖的治疗方式、良好的疗效、极佳的安全性在患者和医生里口耳相传。
2013年,因为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电场治疗被写进美国最权威的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

一项名为EF-14的临床研究,将695 例已完成标准手术与同步放化疗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按2∶1随机分配至电场疗法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组和单纯替莫唑胺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
就5年生存率而言,单独使用替莫唑胺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5%;而对于联合电场治疗的患者,如果坚持每天长时间佩戴治疗仪(每天大于22小时),5年生存率可达29.3%,是单独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的6.5倍以上。
基于EF-14的数据:
**FDA在2015年批准电场治疗用于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2016年起NCCN将TTFields疗法写入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指南。
04
接轨国际,造福中国

近年来,随着癌症防治成为国家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我国癌症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相较于其他肿瘤,脑胶质瘤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整体水平也正在走向国际。
2019年3月16日,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上,卫健委首部《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发布,宣布将抗癌新秀——肿瘤电场治疗纳入,推荐用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1级证据)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2级证据)。

05
科技新星,曙光可期

犹记在电场治疗纳入规范之初,规范撰写的牵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江涛教授曾说:
“肿瘤电场治疗离中国大陆患者已经不远了,希望通过业界共同努力,最终打破中国脑胶质瘤治疗瓶颈,使更多中国脑胶质瘤患者从中获益。”
而如今,在众多胶质瘤专家及患者的呼吁下,电场治疗设备“爱普盾”终于在大陆获批上市,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颗科技新星,为我国脑胶质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曙光!

来源:“脑胶质瘤首护站”公众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