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发布 | 756阅读

AP17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近端和远端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朱再军

温州市中心医院

孙军

温州市中心医院

易婷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的Lukas Goertz等人通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享了他们使用新型低剖面 APERIO Hybrid17 支架取栓装置 (AP17)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近端和远端血管闭塞的初步经验。结果发表在2022年8月的World Neurosurgery

——摘自文章章节



【REF:Goertz L,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2;S1878-8750(22)01123-8. doi:10.1016/j.wneu.2022.08.023】



研究背景


机械取栓(MT)是急性脑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相对于近端大血管闭塞,远端闭塞因血管直径更小,临床意义小,因此技术也比较难,证据也相对少。


Aperio®复合取栓装置(APH;Acandis,Pforzheim,德国)是最近推出的一种完全不透射线的支架取栓装置,其开闭环复合设计包括用于加强贴壁性的较小闭孔和用于捕获和结合血栓的较大开孔。初步研究表明该设备具有合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11新型 APERIO Hybrid17取栓装置 (AP17) 代表了对现有 APH 的进一步改进,采用低剖面结构,使其与 0.017 英寸微导管兼容。AP17被批准用于 1.0-4.0 mm的血管直径,而传统 APH 的血管直径为 1.5-5.5 mm。这些技术进步可能有助于对中段或远端血管闭塞进行血管内治疗,这是传统取栓支架难以处理的问题。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的Lukas Goertz等人通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享了他们使用新型低剖面 APERIO Hybrid17支架取栓装置 (AP17)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近端和远端血管闭塞的初步经验。结果发表在2022年8月的World Neurosurgery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四个综合性卒中中心连续使用AP17治疗的71名急性近端和远端血管闭塞的患者。主要有效性终点是首通TICI ≥ 2b(脑梗死溶栓量表)。主要安全终点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的结果评估是通过次数、设备相关并发症和三个月的功能结果。



研究结果

结果:AP17用于71名患者(平均年龄:73 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基线为9分。治疗血管为颈动脉T段8例(11%)、M1段16 例(23%)、M2段29例(41%)、大脑前动脉3例(4%)和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15 (21%)。首次开通和最终开通TICI ≥2b的比率分别为75.6% 和92.7%,平均通过次数为3±2。最终TICI ≥2b的比率在大血管闭塞和中血管闭塞之间具有可比性。有症状的颅内出血有2例(2.8%)。在3个月的临床随访中,69.0% (29/42) 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出院时的全因死亡率为17.4%。


表1. 71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手术资料及临床结局


图1. APH取栓装置:a. APH取栓器;b. DFT线不透线完全性使器械的完整长度可见;c. APH用于M1取栓的图像。


图2. 造影示右侧M2闭塞(A如箭头所示),使用AP17 2.5/28mm进行取栓,一次获得3级再通(B),患者症状从NIHSS 17分降至1分。非减影下AP17可以看到非透线的轮廓(C,D)。


图3. A. 造影示右侧M1闭塞,mTICI 0级。使用常规APH 6/40mm进行取栓,成功再通M1段,复查造影示血栓异位至双侧A2段。B. AP17 2.5/28mm用于右侧(C)和左侧(D)的取栓。左侧大脑前动脉取栓1次获得完全再通,右侧12段AP17取栓2次仍闭塞。(E)使用常规APH 6-40mm进行补救,结果意外解决,近端位于A1段(F. 如箭头所示)。解脱的APH留在原位,同时予动脉替罗非班。复查造影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通畅(F)。没有临床后遗症。



研究结论

AP17对近端和远端血管闭塞均具有合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为远端闭塞血管开展机械取栓术。


关注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治疗基底节脑梗塞的临床结果


新型机械取栓器械ThrombX取栓的初步临床应用


MCA对称性评估:机械取栓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image.png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