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发布 | 1774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探囊取物 | 温昌明、高军:前循环AIS- LVO- ICAD应用BASIS技术急诊再通一例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高军

南阳市中心医院温昌明教授团队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对于颅内ICAS-LVO患者,BASIS技术Balloon AngioplaSty with the dIstal protection of Stent retriever)可明显减少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繁琐的交换步骤,可能有助于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但BASIS技术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专家临床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男患,55岁。“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5小时”入院。

现病史:入院5小时前醒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前日22:00入睡),左上肢抬举困难,左下肢行走拖地,伴言语不清。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脑梗死病史。


02 检查评估

入院查体:神志嗜睡,高级神经功能下降,左侧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NIHSS评分:9分。


03 入院影像检查

查MRI+MRA示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治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醒后卒中,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ICAD闭塞,临床-影像不匹配,直接行脑动脉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颅内球囊:Maverick 2.0×15mm

  • 颅内支架:Enterprise2 4.0×16mm

  • 中间导管: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 取栓支架:Syphonet® 4.0×30mm


03 治疗过程

主动脉弓造影。


R-ICA造影示RM1闭塞,残端呈笔尖样(tapered sign),提示ICAD性质。


L-ICA造影示前交通开放。


L-VA造影示未见明显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


Asahi 300cm微导丝通过闭塞段,微导管造影证实位于血管真腔。


Syphonet® 4.0×30mm取栓支架释放,造影可见M1原位重度狭窄及远端血栓影。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Maverick 2.0×15mm球囊沿取栓支架导丝到位后,球囊扩张。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扩张后造影可见狭窄较前明显改善,远端血栓影仍清晰可见。





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上行、越过狭窄节段,撤出球囊,回收取栓支架。


Syphonet® 取栓支架成功捕获血栓。


留置支架微导管,经中间导管造影见残余狭窄较前加重。


支架释放后可见原位血栓,动脉推注替罗非班后稍好转。


微导丝携球囊通过支架,拟后扩张,再次造影示原位血栓消失。


残余狭窄明显改善,经观察血流稳定。


经观察血流稳定,结束手术。


04 术后情况

术后1天复查头颅CT,未见梗死扩大及出血转化。查体示左侧肌力改善至5-级。




病例总结

  //  

本例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造影示残端呈笔尖样(tapered sign),强烈提示ICAD闭塞,故予以应用BASIS技术开通。因血管解剖原因,BASIS技术在后循环应用比较容易实现;在前循环中应用前需仔细评估路径迂曲程度、预判中间导管及球囊到位的难易程度,否则可能弄巧成拙。

BASIS技术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中间导管通过狭窄节段可能损伤穿支;取栓支架放置过远及半回收可能不利于狭窄部位原位血栓的清除。本例患者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逐渐加重考虑与斑块回缩或原位血栓清除不良有关,但血栓量较小,为避免反复操作损伤穿支血管直接给予支架置入;支架置入后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应用有助于血栓减容。支架内扩张可作为最终备选方案。


术者简介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任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 南阳市拔尖人才

  • 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

  • 河南省神经内科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 南阳市介入治疗学会副主委

  • 南阳市神经脑血管学会常委兼学术秘书,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以及桥接介入取栓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2017年,获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医师奖



高军

南阳市中心医院

  •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治医师

  •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专业进修学习

  • 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相关临床研究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 目前已发表SCI及中华系列等核心文章5篇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