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发布 | 787阅读

【中国声音】使用7T MRI探索脑小血管病的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与MRI可见的周围血管腔隙的空间相关性

韩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原创首发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脑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的放射学特征,常见于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步态功能障碍有关。以往研究表明,脑白质高信号周围的正常脑白质与微观结构完整性受损有关,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脑血流量减少会增加脑白质高信号的发生风险。周围血管腔隙是一个充满液体的腔室,其扩张程度与脑白质高信号的严重程度有关,而正常白质具有类似流体的特性,因此研究周围血管腔隙在正常脑白质中是否发生变化是有价值的。



研究介绍

  //  

近期,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韩燕教授团队以《使用7T MRI探索脑小血管病的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与MRI可见的周围血管腔隙的空间相关性》(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is spatially correlated to MRI-visible perivascular space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on 7 Tesla MRI)为题在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



Reference:[Huo Y, Wang Y, Guo C, et al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is spatially correlated to MRI-visible perivascular space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on 7 Tesla MRI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22;svn-2022-001611. doi: 10.1136/svn-2022-001611]


本研究招募年龄大于30岁且患有脑小血管病的患者。患者接受诊断性3T MRI的原因包括: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步态障碍或记忆丧失。纳入标准是: (1)年龄30-60岁;(2)存在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脑白质高信号或至少1个腔隙性梗死灶或1个脑微出血灶);(3)大于2mm的非融合性脑白质病变≤15个。排除标准是:(1)继发性脑白质高信号,如免疫、感染、毒性、代谢和其他原因;(2)脑部异常病变,如脑外伤、脑出血、非腔隙性脑梗灶和其他颅内占位病灶;(3)MR血管成像显示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7T MRI检查禁忌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周围的正常脑白质和周围血管腔隙之间的拓扑关系。


研究结果

  //  

本研究纳入32名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其中16例患者非融合性脑白质病变≤5个,16例患者>5个。此外,对照组为16例无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6名女性,年龄范围33-54岁,平均年龄42.75岁)。


为探索有无非融合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之间的周围血管腔隙负担程度,非融合性脑白质病变>5个的患者CSO-PVC评分高于无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P=0.014);非融合性白质病变>5个的患者与无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BG-PVS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81);非融合性脑白质病变≤5个的患者与无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CSO-PVC评分和BG-PV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图1)。

图1


本研究共使用164个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分析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周围正常脑白质与对侧参考位点之间周围血管腔隙扩张程度和数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周围正常脑白质的周围血管腔隙扩张程度(P<0.001)(表1)和数量(P<0.001)(表2)均高于对侧半球参考位点。


表1


表2


此外,这项研究进一步发现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在空间上与周围血管腔隙相接。结果显示,79.59%的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在空间上与一个或多个周围血管腔隙管腔连接;143个(72.95%)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与单个周围血管腔隙管腔拓扑连接,13个(6.63%)深部脑白质高信号与多个周围血管腔隙管腔拓扑连接,40个(20.40%)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未连接到任何周围血管腔隙管腔。未来研究重点是考虑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周围正常脑白质与MRI可见的周围血管腔隙的作用,动态跟踪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深部脑白质高信号周围正常脑白质和MRI可见的周围血管腔隙的关系。


通讯作者

韩燕 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医学博士,留美学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

国家留学基金委派美国WAKE-FOREST UNIVERSITY 卒中中心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坚持中西医并重的理念,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带领课题组主要针对脑血管病、卒中急救、认知减退及脑衰老相关的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病学开展研究。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脑小血管病子项、上海申康新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项目疑难疾病精准诊治攻关、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重大项目等。课题组拥有国际先进的荧光显微切片断层成像设备(fMOST),可全自动的获取全脑范围内单个神经元形态和微米级精细血管结构的变化。

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在Hypertension、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文章近20篇,累计发表SCI论文45余篇,参编著作5部,申请专利2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