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发布 | 815阅读
神经介入

机械取栓治疗基底节脑梗塞的临床结果

禄山呐

天津医科大学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马库斯脑梗塞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Raul G. Nogueira等人通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术前梗塞位置(基底节完全受累与否)能否有助于预测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果,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Mehdi Bouslama, et al. 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 2022;0:e000350.doi: 10.1161/SVIN.122.000350】


研究背景


基底节(TBG)区脑梗塞主要指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相比其他脑梗塞类型,其预后效果更差。美国马库斯脑梗塞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Raul G. Nogueira等人通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术前梗塞位置(基底节完全受累与否)能否有助于预测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果,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Stroke: Vasc Interv Neurol》线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对 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连续行机械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前瞻性数据库进行回顾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2组:(1)TBG梗塞组,定义为同时影响尾状核和豆状核的梗塞,不考虑皮质受累;(2)对照组,即其他梗塞类型。使用自动影像分析软件——e-ASPECTS评分,在术前平扫CT上对梗塞位置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临床结果。



研究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1011例患者,其中 234 例(23.12%)为 TBG梗塞。基线特征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TBG梗塞组患者更年轻(P=0.01),NIHSS评分较高(P=0.006)、e-ASPECTS评分较低(P<0.001) 和收缩压较低(P=0.024),糖尿病患病率更低(P=0.01)(表1)。在对照组中,分别有237例(30.5%)和21例(2.7%)患者观察到尾状核或豆状核单独受累,两组均未观察到内囊受累。


表1. 基线特征


无论是二分类变量分析(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TBG=44.6% vs. 对照=50.1%,P=0.14),还是连续变量分析(P = 0.74),均显示两组在90天功能预后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表2)。


表2. 临床结果


但是,TBG梗塞组发生脑实质血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5.4% vs. 8.2%,P=0.001),这种TBG梗塞与脑实质血肿发生的关联在多变量分析中也成立,在校正吸烟情况、血糖、CT灌注核心梗死体积,以及梗塞类型与梗死体积之间的相互作用后,相对风险(OR)比为=2.57(95% CI, 1.41-4.62),P = 0.002(表3)。


表3. 梗塞类型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分析



研究结论

尽管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基底节区梗塞机械取栓后的最终功能预后与其他梗塞类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关注基底节

累及豆纹动脉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成功后对基底节损伤的影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基底节和丘脑动静脉畸形——一个国际多中心研究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微创内镜下血肿清除vs保守治疗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