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尊敬的专家同道:
大家好!“沙场点兵,有史可鉴”是史赛克公司推出的一档病例展示及点评栏目,旨在手术技术交流,产品特点演示,与各位神经介入专家共同进步。疫情虽拉远了距离,却无法降低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相约线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手术技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病例展示(一)
不交换更简单Atlas治疗狭窄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6岁。
主诉:视野缺损,右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进行性加重2周。
外院MRI:左侧顶枕叶散在梗死灶。
CTP:左侧顶枕叶较对侧低灌注。
2
术前检查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血管直径近端1.66mm,远端1.24mm。
左动脉晚期可见左侧顶枕叶缺血。
3
术中操作
使用synchro2交换微导丝配合Gateway1.5mm×15mm球囊进行扩张,1.5mm球囊显影标记点在球囊中间部位(红色箭头),预计球囊导管头端在蓝色箭头部位。
4
术后结局
扩张后泄掉球囊,球囊导管向前稍输送约2mm,撤出交换微导丝,沿球囊导管送入Altas4.0mm×21mm支架。
同时间段造影节点术前术后对照,原低灌注区灌注明显改善。
小结和体会
1、该病例路径较远,血管纤细,首选治疗方式通过球囊导管送入植入atlas支架,这样不用交换操作更安全。
2、但病变路径较远,球囊够不够长,如果球囊勉强到达扩张部位,输送支架时会不会稳定。
3、1.5mm的Gateway球囊只有一个中间标记点,球囊微导管头端不显影,能否在释放支架时做到眼中无M(Marked point),心中有M。
4、术中使用了中间导管,因病人主动脉及弓上血管迂曲,通路导管长度用尽中间导管头端勉强到达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这样导致第一次上球囊差5-6mm不能到达狭窄部位,第二次撤掉中间导管尾端的Y阀,球囊导管才到达狭窄部位。
5、球囊扩张后沿微导丝把球囊导管向远端输送2mm,以备释放支架头端。通过球囊导管送Atlas支架时,要盯紧支架头端倒置的显影导丝,准确判断球囊导管头端位置。
专家点评
该病例为应用Gateway球囊导管血管成形并直接释放Atlas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经典范例。术者以严谨的手术方案设计、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这两款明星产品的优势。
1、巧妙的应用了Atlas支架小径输送的独到优势,在Gateway球囊颅内狭窄血管成形后直接使用球囊导管释放支架,避免了反复交换,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颅内操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2、Atlas小直径自膨式支架在大脑中动脉M2小血管内顺利释放并充分贴壁,其支撑力可靠。
3、Atlas支架无头端导丝设计对支架着陆区远端血管床的要求亦降低,Gateway球囊导管或Sl-10等支架释放导管不必到达更远的分支。
需注意的问题:1.Gateway球囊导管因其长度设计限制,到达M2等较远的血管困难,血管较平直的情况下用6F guiding直接上球囊导管不用中间导管可能节省一些长度;2.Atlas支架为动脉瘤辅助支架,支撑力有限,对较硬的斑块或者球囊成形后弹性回缩明显的病变可能支撑力不足,使用Atlas支架治疗颅内狭窄需保证病变的充分扩张;3.球囊成形后不交换下来直接释放支架,对预扩张的效果判断有限,对病变定位及后续的支架释放准确性下降。
总体而言,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时,在M2等远端小血管纤细的情况下,Wingspan支架以及XT-27等较粗的支架导管到位困难,无头端导丝设计并可经Gateway球囊导管释放的Atlas支架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支架远期再狭窄等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与大宗病例的验证。
点评专家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任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任
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科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南阳市介入治疗学会副主委
术者简介
病例展示(二)
Catalyst和Atlas在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
闭塞再通术中的应用
1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57岁。
主诉:头晕伴认知功能障碍2天。
现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主要表现为头懵感,自觉头脑不清晰;伴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书写、不能正确阅读、不会计算,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思。以“急性脑梗死”收住我科。既往史:近期发现血压升高,未治疗。
查体:运动性失语,失写,失读,计算不能,其余神经系统查体大致正常。
2
术前检查
DWI
FLAIR
头MR平扫:左侧颞叶急性脑梗死,左侧顶叶亚急性及慢性脑梗死。
头MRA: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未见显影;左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影。
MR灌注: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片TTP↑、MTT↑、CBF↓、CBV↑。
主动脉弓
左侧颈动脉
DSA检查: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下干起始段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中度狭窄。
闭塞节段与代偿
后循环
3
手术材料
8F 导引导管
Catalyst-5 115cm 远端通路导管
Synchro-2微导丝(200cm、300cm)
SL-10 45°预塑形微导管
Avigo微导丝
1.5*15mm 球囊
3.0*21mm Atlas支架
4
术中操作
微导丝+微导管通过后(synchro-2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更换avigo微导丝),微导管造影证实真腔。
1.5*15mm球囊扩张后造影,局部夹层形成。
Atlas支架定位释放。
支架释放后造影:残余狭窄约20%,远端血流通畅。
5
术后情况
语言及认知功能较术前改善。肢体力量同术前。
小结和体会
Catalyst远端通路导管:远端14cm的柔软区以及可变螺距的镍钛线圈缠绕结构;降低了高到位导致血管痉挛的风险;也间接降低了血管痉挛引起后期血管开通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几率。近端采用不锈钢致密螺距线圈编织成的高硬度,厚壁导管;与导引系统同轴支撑,对于弓下段路径迂曲的病例,提供了良好稳定的支撑力。且导管内包装自带带延长管止血阀(Touhy Borst),这一配件有效避免了使用普通Y阀导致的过多无效长度出现,易化了交换导丝和球囊导管到位操作。
Atlas支架:Atlas的无头端设计以及小通过外径;可直接采用SL-10微导管进行支架释放,对于本例这种远端血管床着陆区不佳的患者较为友好,且较少引起血管大幅度牵拉移位。本例患者为闭塞段迂曲成角,支架释放后,微导管可轻松通过支架段,提示支架的良好贴壁性。
专家点评
该病例为颅内动脉亚急性闭塞再通的成功案例。Catalyst作为中间导管高到位,最大限度接近病变,为后续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开通和ICAS病变的Gateway球囊成形、SL-10导管到位、Atlas支架释放等一系列颅内操作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支撑通道,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治疗平台。Gateway球囊专为颅内动脉狭窄设计,具备良好的病变到达性、狭窄通过性和优异的扩张柔顺性、成形稳定性以及可靠的安全性,是治疗ICAS病变的标配。M2部位血管直径纤细,No-tip而小径释放的Atlas支架到位简单快捷,释放简便精准,在病变预扩张而成形良好的情况下支撑力可靠,治疗ICAS病变具有独到的优势。本病例手术预案完备,术中判断精准,应变机敏,选用手术器械得当,手术操作中规中矩,手术技艺娴熟,患者因而取得良好获益。
需注意的问题:
1.手术时机:亚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超24小时时间窗开通再灌注出血风险较高。术前以多模核磁或Rapid软件行组织窗评价以选择手术时机更显稳妥。
2.颅内动脉闭塞远端血管开通,由于接近末梢大多有皮层支代偿,症状较轻,由于血管纤细,操作损伤血管风险偏高,一旦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可能得不偿失。须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手术材料选择更须得当。
点评专家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任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主任
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科学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科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南阳市介入治疗学会副主委
术者简介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