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9日发布 | 1.3万阅读

脑室穿刺九法

张凌云

长沙市第四医院

达人收藏

常见九种脑室穿刺入路按照入点在外耳道前后分为前后两组,汇总于下:


前方入路组



PART

01
Kocher‘s点经额角到达侧脑室,用途广泛


图片1.png


通过Kocher‘s点进入侧脑室额角。穿刺点位于鼻根上11 cm,中线旁开3 cm处。对准同侧内眦和双侧外耳道(EAM)连线垂直相交点进行穿刺。深度约6cm。


PART
02
Kaufman’s点


通过Kaufman’s点进入侧脑室额角。穿刺点位于鼻根上5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指向后正中线枕外粗隆上3cm点。穿刺深度约7厘米。


PART
03
Paine’s 点及其改良的Hyun’s和Park’s 点


图片3.png


通过Paine’s, Hyun’s, 和Park’s 点进入侧脑室额角。在额颞叶开颅后使用这三个入路。Paine点位于前颅窝底上方2.5cm,侧裂前2.5cm处额叶皮层。垂直于脑皮层凸面进入约4-5cm到达同侧侧脑室的额角。


Hyun’s和Park’s 点是减少损伤尾状核头和Broca’s区损伤的改良入路。Hyun’s点位于Paine’s点上2cm(距离前颅窝底4.5cm)。垂直于脑皮层凸面进入约5-6.5cm到达同侧侧脑室的额角。


Park’s点位于Paine’s点前2cm(侧裂前4.5厘米)。导管应垂直于皮层凸面深入5-6cm到达同侧侧脑室的额角。


PART
04
Menovsky’s 点


图片4.png

在眶上开颅手术行经眉切口时,方向为距中线45◦、距眶上线20◦的角度。大约5-6.5cm深度到达同侧侧脑室的额角。


PART
05
Tubbs’ s点


图片5.png

紧急经眶顶板穿刺侧脑室额角。脑穿针应放置在上眼睑瞳孔中线内侧,与上眶耳线夹角45◦和中线夹角20◦的轨迹推进,穿破眶顶板,深度约8cm到达到同侧侧脑室额角。


后方入路组



PART
01
Keen’s 点


图片6.png


Keen’s 点位于在耳廓上方和后方2.5 cm处,导管应垂直于皮质,轻微朝向颅顶方向深度4-5cm到达同侧侧脑室的三角区。


PART
02
Frazier’s 点


图片7.png


Frazier’s 点位于枕后粗隆上方6cm,中线旁开3-4cm方向指向对侧内眦上方4 cm的点,通过5 cm达到脑室。然后取出导管管芯再进5厘米,将其置于同侧侧脑室体


    参考文献

1: Morone PJ, et al. Craniometrics and Ventricular Access: A Review of Kocher's, Kaufman's, Paine's, Menovksy's,Tubbs', Keen's, Frazier's, Dandy's, and Sanchez's Points. Oper Neurosurg(Hagerstown). 2020 May 1;18(5):461-469. doi: 10.1093/ons/opz194. PMID: 31420653.



作者简介
16f60c803a385371.jpeg

张凌云

湖南怀化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 国产原研颅脑病变快速激光定位“度若飞”技术发明人

  • 原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 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

  •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青年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微侵袭及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 欧美同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 2015年硅谷北美创业大赛前20强,价值医疗创新者。致力普及新型快速精准微创定位技术,改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结局。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 张凌云 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