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S Catalyst 7 颅内支持导管
中国首例应用
01
作者简历
张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担任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分会脑血管疾病介入专业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及血管内治疗。2017–201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跟随MR CLEAN研究团队从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研究。第一作者在Stroke、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等期刊发表神经介入相关研究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获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2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

产品参数
02
患者信息
女性患者,68岁。
“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2小时入院。
既往史:房颤,高血压病。
查体:嗜睡,双眼向右强迫凝视,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阳性。
NIHSS:14分。
03
术前影像
术前CT,ASPECT 9分。
04
术前讨论
1.病人房颤病史,骤然起病,考虑血管闭塞机制为血栓栓塞。
2.血管闭塞部位为大脑中动脉M1远段近分叉,为栓塞常见部位。
3. CT未见明显的血管高密度征,血栓负荷可能不大。
05
治疗策略
1.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的栓塞型闭塞,可首选大内腔、抽吸力强的导管采用ADAPT技术开通。
2.可结合球囊导引导管阻断近端血流,防止血栓逃逸。
06
手术器械
8F 股动脉鞘
8F 95cm Flowgate 2 球囊导引导管
AXS Catalyst 7 颅内支持导管
Synchro 微导丝
Pro 18 微导管
07
手术过程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缺血区域存在部分来自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侧支代偿。
泥鳅导丝导引下,将Flowgate 2球囊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动脉C1段远端。
路图指导下,尝试用SNAKE技术将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送至大脑中动脉。头端至交通段时,因胚胎大脑后动脉粗大,导管头未能通过。使用微导丝,微导管作为内衬,辅助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微导丝微导管进入M1闭塞近端,未穿越血栓。
轻轻推送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顺利通过交通段,进入M1,抵近血栓。充盈Flowgate 2球囊导引导管,手工20ml注射器连接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负压抽吸。保持负压10秒,持续负压下回撤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回撤时同时抽吸Flowgate 2 球囊导引导管,防止血栓逃疫,取出暗红色大块血栓。
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成功再通,松懈Flowgate 2球囊导引导管,标准正侧位造影显示eTICI3级,结束手术。
08
术后效果
术后DSA,eTICI 3
术后DWI+MRA
09
预后
术后24小时:NIHSS 1分,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5级。
术后7天 :NIHSS 1分,mRS 1分。
10
手术体会
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内腔更大,且外径与大脑中动脉管腔更接近,用于栓塞型病例ADAPT技术,一次成功再通率更高。
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采用的无节段加强技术推送能力好,通常情况下可用SNAKE技术轻松实现高到位。但对于本病例,存在粗大的胚胎大脑后动脉时,不可贸然强行裸奔,可采用微导丝、微导管辅助,微导丝无需穿越血栓即可将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引入大脑中动脉,表明其良好的通过性。
AXS Catalyst 7颅内支持导管能够匹配Flowgate 2球囊导引导管,强强联合,阻断近端血流,增加一次成功再通率。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史赛克品牌专区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