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者简介
辛国强
阳光融和医院
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
病例信息
主诉:发现左侧肢体无力1小时余。
现病史:缘于2022年6月7日 夜间2:40醒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抬举,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家属及患者诉6小时前入睡前无明显不适,遂3:40至我院急诊就诊,因发病时间不详故未溶栓。4:05脑CT增强灌注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浅淡,Tmax>6s 165.6ml,核心梗死 77.5ml。
查体:NIHSS 11分、mRS:5分, 嗜睡,言语不清,理解正常,双眼向右同向凝视,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下肢病理征阳性。
既往史:“脑梗死”病史半年,无明显后遗症症状。
诊断:急性脑梗死。
治疗过程(AIS病例)
术前影像
头颅CT平扫:右侧额叶、颞枕叶多发脑梗死病灶。
颅脑动脉CTA: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CT灌注成像:右侧额颞枕叶感兴趣区提示:右侧灌注不足、贫困灌注。
DSA: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术前分析
手术目标:实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再通,保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供血,改善缺血缺氧状态。
手术要点:
先将微导管、微导丝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冒烟提示微导管处于血管真腔;将禾木 Afentta™ 065-127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超过颈动脉虹吸部,依靠良好的支撑力及柔韧度,给予抽吸血栓;将取栓支架释放,应用抽拉结合方式取栓。
手术难点/风险:
将微导管、微导丝尝试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保证微导管处于血管真腔。
其他:
尽早实现血管再通,术中、术后稳定血压,减少高灌注及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
冒烟提示微导管处于大脑中动脉血管真腔。
禾木Afentta™ 065-127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超过颈动脉虹吸部,给予抽吸血栓并造影提示取栓支架释放良好、大脑中动脉远端显影。
术后影像
取栓后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提示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
取栓后复查颅脑CT,未见高灌注及出血情况。
随访
术后2月复查颅脑MRI,右侧额颞枕叶多发慢性脑梗死灶。
术后2月复查颅脑CTA,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
意识清楚,言语清晰,理解正常,记忆力、定向力正常,粗测视野正常,双眼球运动自如,无眼震,左侧鼻唇沟较浅,伸舌偏左,双侧肢体轻瘫试验阴性,双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患者可正常从事日常工作。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患者急性起病,结合症状及检查,考虑大血管病变,急诊完善灌注检查评估,明确诊断,并急诊给予机械取栓治疗。
术前评估要点:患者颅脑CT平扫提示脑梗死;颅脑CTA及灌注成像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供血严重不足且存在梗死区域不匹配现象。
手术技术要点:将微导管、微导丝尝试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保证微导管处于血管真腔。
器械使用技巧:禾木Afentta™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能够轻松越过颈动脉虹吸部,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及柔韧度,导管头端斜面的设计,更大的血栓接触面积,能更好地抓取血栓,抽吸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产品
2021年5月,禾木公司研发生产的Afentta™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Afentta™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拥有以下优势:
1. 大内腔以及斜面加成的最大头端接触面积,具备最高的抽吸效率;
2. 专利结构设计,导管抗负压能力更强,不会轻易被抽瘪;
3. 独特的亲水涂层设计,输送更顺畅;
4. 3F~6F多种型号,为手术提供更多选择。

企业介绍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正式运营,是国内首家通过临床研究数据取得国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注册审批的医疗器械企业。禾木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加坡和中国设有研发、制造中心,并与美国研发中心长期合作专注新产品设计。生产研发团队具有超过15年的经验。禾木公司致力于集中全球优质生产、研发、临床、学术资源,为中国医患提供最具创新力的血管与神经介入产品,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介入整体方案。未来,禾木公司有信心成为通路领域的领跑者和最优的ADAPT术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