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2日发布 | 544阅读
颅脑和脊柱畸形

使用卧位X片评估腰椎节段的不稳定性

胡柯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江伟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寿佳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为确定仰卧位X线片评估复位滑脱的优越性,以及明确CT定位成像、3D重建和MRI成像在评价节段性不稳定的作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的朱泽章等将节段不稳定指定为平移运动≥8%,评估154例腰椎滑脱退变患者的屈曲、直立和伸展X线片、仰卧位侧位X线片、CT定位成像、仰卧位矢状3D重建和MRI成像上测量滑脱百分比、平移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发表于2022年4月《European Spine Journal》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Zhou Q, et al. Eur Spine J. 2022 Apr;31(4):851-857. doi: 10.1007/s00586-021-07098-3. Epub 2022 Feb 8.


研究背景




腰椎退行性滑脱常与椎管狭窄同时出现。保守治疗失败后的顽固性症状,需要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如椎体融合和减压手术,至关重要。但目前对节段性不稳定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标准没有共识。在临床上传统普遍应用站立屈伸位X线片,其准确性有争议。然而,仰卧位X线片,以及CT定位成像、矢状位3D重建和MRI成像等作为滑脱评估参数,尚未得到确认。为确定仰卧位X线片评估复位滑脱的优越性,以及明确CT定位成像、3D重建和MRI成像在评价节段性不稳定的作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的朱泽章等将节段不稳定指定为平移运动≥8%,评估154例腰椎滑脱退变患者的屈曲、直立和伸展X线片、仰卧位侧位X线片、CT定位成像、仰卧位矢状3D重建和MRI成像上测量滑脱百分比、平移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发表于2022年4月《European Spine Journal》杂志。


研究方法



1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0.9±8.6岁,屈曲位X线片显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滑动百分比高于直立位片(p<0.001)。MRI成像滑动百分比低于CT定位成像(p=0.003)和CT矢状位片(p=0.001)。CT定位成像、卧位X线片和伸展位X线片显示滑动百分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CT定位成像和矢状面重建的滑动百分比低于伸展X线片(分别为p=0.042;p=0.003)。屈曲-仰卧位和屈曲-卧位模式的平移运动均大于屈曲-伸展模式(分别为p=0.007;p<0.001)。


图1. L4/5退行性滑脱的71岁女性患者。图A-G为直立、站立屈曲、站立伸展、侧卧位、CT定位成像、仰卧位正中矢状3D重建和仰卧位MRI-T2成像,滑动百分比分别为13%、18%、11%、10%、8%、11%和9%。站立屈曲位X线片显示滑脱百分比大于站立屈曲位X线片。在CT定位成像、仰卧位正中矢状3D重建和仰卧位MRI成像中检测得不同的滑移百分比。


图2. 1例64岁女性L4/5难治性退行性滑脱患者。图A-C为CT定位成像、仰卧位正中矢状3D重建和仰卧位MRI-T2成像,滑动百分比分别为14%、16%和8%。椎间盘膨出干扰对滑脱椎体后下角的识别。由于退行性改变,识别骨结构的能力差,不能准确判断椎体后上角。

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者认为,许多模态和技术可用于显示椎体位移及其变化。该研究证明仰卧位和卧位侧位X线片与站立屈伸位X线片相比对滑脱复位有一定意义。此外,在各种常见仰卧位片上测量的滑动百分比,包括CT定位成像、CT矢状面重建和矢状面MRI-T2成像具有统计学差异。仰卧位和侧卧位侧视成像可作为显示此类移位的额外选项,以实现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image.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