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6日发布 | 4485阅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谭启富教授与中国癫痫外科

脑医汇

张建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谭启富教授(1935.1-2015.10.7),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癫痫外科奠基人之一,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神经外科才刚刚起步,国内大多数医院把重点放在脑外伤和脑肿瘤上,专攻癫痫外科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国内凤毛麟角。谭启富教授作为我国癫痫外科界唯一荣获“国际抗癫痫联盟、国际癫痫病友会亚洲大洋洲地区癫痫杰出成就奖”的专家,大刀阔斧建立了现代癫痫外科规范体系。他从医64年,一生致力于推动神经外科的医学进步,对我国癫痫外科的发展贡献卓著,他的大医风范将永远感召和激励着后人。


谭启富教授逝世7周年之际,为知史鉴今,更好地继往开来,特撰此文以饕读者。


(特别感谢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副会长、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我国的癫痫外科事业前程似锦,但任重道远。仍需我们癫痫外科专家们发挥创造性,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癫痫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谭启富


谭启富教授,湖北松滋人。195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1958年开始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工作,1995-2000年担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癫痫外科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亚洲癫痫外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南京军区神经外科专业组组长、江苏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理事、南京医学会癫痫专科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和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亚洲癫痫杂志》主编,《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并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10多种杂志编委。2014年获得“国际抗癫联盟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癫痫杰出成就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矢志不渝,圆梦军队医学事业


谭启富教授的癫痫事业起源于部队医院,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军医。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彼时1951年,他是武汉文学中学的一名中学生,正在积极备战高考。五月的一个周末,他与几个同学走在武汉的街头,被一个参军报名站点吸引,在得知参军将成为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到朝鲜作战后,几个小伙伴激动得再也不能坐在教室看书备考,坚定地当场相约报名参军。


放弃即将来临的高考,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年轻的谭启富教授没与家人商量就果断报名,凭着良好的体格,很顺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后来,由于抗美援朝形势好转,他们这批卫生兵未能上战场前线,而是被直接转入到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今“空军军医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谭教授回忆起这件事,总会说:“失望归失望,但一定要服从组织的分配。”他有着军人的使命感和忠诚,所有任务都全力以赴。


一名小小的卫生兵,终成医界一代宗师


1958年6月,谭启富教授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最初跟随刘承基教授一起做普外科工作的同时兼做神经外科方面的工作。后专职做脑外科手术,接诊了许多从战场下来的外伤性癫痫患者,从此与癫痫外科结缘。彼时,癫痫外科作为混沌和边缘学科鲜少有医生涉足,风险和困难重重。许多医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均难以奏效,深陷挫败之中。与谭启富教授同一时代的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对癫痫稍作尝试之后就离开了。


而谭教授却偏偏迎难而上,面对这一艰巨的选择,他用朴素的语言说道:“这是医院交给我的任务,既然把工作交给了我,我就要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当成任务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我来说意义最大的,是治愈患者。当时在我们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手术技术不成熟,把患者治好,术后并发症少,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此后的岁月,谭启富教授作为癫痫外科先驱和坚守者,把癫痫外科融入了他的生命。



自从198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独立成科,加之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与欧、美医学学术交流频繁和技术引进,谭教授领导的癫痫外科治疗小组便驶上快车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助手精干、设备前沿、床位扩增,收治的患者也成倍增加,很快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声名鹤起。在与科室相守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中,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硕果纷至沓来,成就了他在中国癫痫外科界的泰斗级地位。谭启富教授做的大量工作,为我国现代癫痫外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多个“第一次”,写入中国癫痫外科的历史


研制“条状和网格状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获专利

谭启富教授凭着Penfield教授1954年出版的一部书籍的影印本,仿制出框架式皮质电极,开始皮层癫痫灶切除术。针对框架式皮层电极使用上的不便,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与同道一起共同研制出“条状和网格状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用于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和硬膜下电极埋藏,使颅内脑电监测更加便利并提高了准确性,可与国外产品媲美,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两项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

率先开展或改良多个术式,福泽病患

1963年,谭启富教授顺利完成我国第一例解剖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患儿,术后效果良好,癫痫发作停止。这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坚定走下去的信心。


1983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也最先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健康报》称为“我国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一个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在较早开展前颞叶切除及颞叶以外的皮质致痫灶切除术的医院中,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谭启富教授报告的病例数最多,且他总结了该术式的术前主估方案,改进了颞叶切除方法,特别是特制了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的谭启富四级分类法,得到了国内同道的认可。


1989年,谭启富教授在国内采用加拿大Rasmussen教授提出的“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替代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长期随访效果良好,无并发症。


此外,他与同道一起研制成功小脑刺激系统,并经动物实验后用于临床。


建立癫痫外科手术规范化体系

针对癫痫手术疗效如何评估的问题,谭启富教授结合大量手术病例,总结提出“癫痫术前评估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建立了癫痫外科手术规范化体系,为我国癫痫外科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编中国第一部《癫痫外科学》

1995年,谭启富教授作为主编,联合李龄教授、吴承远教授,共同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癫痫外科学》。这部学术巨著凝聚了谭启富教授30多年在癫痫外科临床一线的钻研和积累,凝结着我国癫痫学者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癫痫外科发展的经验总结,由此建立了我国规范的癫痫外科手术体系,这是我国癫痫事业的宝贵财富。这本书也成为癫痫外科的经典教科书。



较早在国内开展Wada试验

Wada试验又名颈内动脉异戊巴比妥试验,由Wada于1949年首先报告并应用于临床,其可单独对清醒半球进行测验,预测手术对半球的影响。


在癫痫外科领域,Wada试验还可预测颞叶切除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彼时,该试验在国外已广泛开展,但国内由于缺乏异戊巴比妥钠针剂,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少开展该项检查。谭启富教授于2013年在国内较早开展Wada试验研究,采用丙泊酚代替异戊巴比妥钠并借鉴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有效验证,表明丙泊酚Wada试验在脑功能区病变术前评估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改进立体定向头架简易安装标尺

改进后的标尺简图


谭启富教授在工作中对自行设计制造的立体定向头架简易安装标尺进行了改进。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改进后的标尺完全适用于医院所用的ASA-602S型立体定向仪。这不仅显著地降低了靠目测安装立体定向头架所造成的立体定向框架中线与大脑中线的成角误差,减少了立体定向框架中线与大脑原点的距离偏差,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它的使用为临床开创了一个立体定向头架的客观、量化、简易的安装方法及简便的扫描定位技术。对照研究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此外,谭启富教授还自行加工开颅环钻头,采用直切口,环钻开颅,显微镜下操作可节省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符合现代微创理念。由他主持的“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谭启富教授事迹于上世纪90年代见诸报端


专业的细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在谭启富教授和所有前辈艰苦的努力下,在神经内科、儿科、影像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的配合下,癫痫外科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建立了规范化体系,出版了学术专著,终于成为功能神经外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的第二任科主任,2000年,65岁的谭启富教授卸任后,婉拒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但仍心系整个癫痫外科事业,誓要把规范化的癫痫外科治疗推广到全国。病人无需远程就医,才是他心之所系。
于是他退而不休,不争庙堂之高,身体力行着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对医学的信仰,如传道士那般,用双腿丈量癫痫外科所能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生命最后的15年间,他走遍全国有希望开展癫痫外科的地区。他亲自扶植和建立如春笋般层出不穷的癫痫中心。他手把手传帮带,传授年轻医生手术技术和为医之道。他疼爱所有晚辈,精心准备见面小礼物,更视对癫痫外科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如己出,有求必应、用心呵护、无私帮助。


他老骥伏枥,担任多家医院癫痫外科治疗学术顾问,并继续编写专著。其中,2006年新版《癫痫外科学》获得了出版业“一百个工程”奖,2010年出版了《癫痫外科手册》,2013年出版了全国专家共同翻译的《癫痫疑难病症精粹》。


在人生最后的两个月里,谭启富教授拖着病躯,边吸氧气边修改书稿,为后人留下他领衔翻译的最后一部专著——《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谭启富教授生前最后总结了癫痫外科过去10年的发展。冥冥中,他最后一次大会发言,竟然就是一份事业交接清单和嘱托。在珍贵的14条中有一份我国癫痫外科精英名单,全国22个城市53家医院的57位医生,他不仅能叫出名字,还能对每一个人的现状、工作开展情况都了如指掌!可以想见,这份看似简单的名单背后,倾注了谭启富教授多大的心血,他是真正用腿用心逐一走到。


病患如子,勇担如山之责


“谦逊宽容、平易近人”是谭启富教授给人的最深印象,他对亲朋和同道如此,对患者亦如此。


对癫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繁杂。有时为抓取患者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他需要在脑电图机旁等待一天或数天。重危患者手术后,他几天不回家,睡在病房随时待命,若患者突发新情况便于立即处理。患者家属面对这样为了患者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医生,怨言难再有,感动时常生。


随着上门求医的病患日益增多,有些偏远地区的病人没有钱买药,他还特地买好药给病人寄过去。无私大爱、救死扶伤,他就是完美的诠释。


2010年,一位非本院的39岁难冶性癫痫患者需进行大脑半球切除,虽已经过长时间沟通和多项功能检查,但因如此大年龄的病例较少见,为谨慎起见,同道把资料带给谭启富教授再行定夺。谭启富教授看完资料后坚决地说:“应该做手术,也必须做大脑半球切除!”同时又嘱咐:“术前的功能检查已经很全面了,你在病历里写上,这个资料我会诊过,万一术后出现意外的功能缺失,我老了,我来承担!”这位病患和谭启富教授及医院都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只因谭教授希望病人好、希望同行好、希望癫痫外科好的大医赤诚心,便担起了如山之责,令人感动感叹。

润物细无声,神外年轻医师的领路人


谭启富教授是癫痫外科宗师,一生培养了一大批癫痫外科精英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他的风骨学脉,在癫痫领域世代绵延。


他曾受邀并热情协助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的后辈做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的课题申报,精心做了功能磁共振在癫痫外科领域的应用意见和展望,特别是有关多模态磁共振对癫痫灶的定位应用方面。如今,这一技术被越来越多医生接受和采用。


谭启富教授对后辈的学术研究关怀备至,他常说:“我的学生既有来自一线大城市的,也有三线小城市的,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才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患者才能免去奔波就医之苦。”他对学生们精心培养、手把手带教医德医术,如今他们学有所成,都奋斗在临床一线为患者造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癫痫外科医生是他的心愿。


关爱青年医师,成立基金会


谭启富教授生前一直关心青年医生的成长。根据谭教授的遗愿,其家人捐出了谭教授一生的积蓄,于2016年正式在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设立“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这是我国首个由医生用个人积蓄捐资设立的专项基金,是我国癫痫外科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建立以来,基金会定期组织癫痫外科学术活动,且已资助一批优秀青年专家到国外知名癫痫中心进行深造和培训,同时也选送年轻医生到国内高水平癫痫中心进修。基金会已然成为支持偏远地区癫痫外科发展、促进我国癫痫外科事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助推器,也是青年学者成长成才、发展自己、造福病患的助推器,还是促进规范化癫痫外科手术技术提高的助推器。

特别厚道,格外谦虚,恩泽四方


“特别厚道,格外谦虚”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当年脑外科所属的总支书记刘为民教授对谭启富教授的评价。刘为民教授回忆,谭启富教授留给他的最直接印象是位老学究,随身所带的破布包里总是装着一、两寸厚的资料、学生的论文。他感慨:“谭主任每天都忙,看专家门诊、进手术室开刀、修改学生论文、撰写与主编学术书籍,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


谭启富教授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仁爱的医生、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循循善诱的布道者、集专业和管理于一身的领导者,恩泽四方。他所建立的现代癫痫外科规范体系是我国癫痫事业的宝贵财富,他的去世,使我国癫痫外科痛失巨臂,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科学遗产永远激励着癫痫外科后来者。


来自谭启富教授的最后微信

2015年10月7日9点09分,谭启富教授与世长辞,家人替他在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微信。


马廉亭教授追悼谭启富教授的微信


马驰原教授怀念谭启富教授的微信

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副会长、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国教授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谭启富教授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癫痫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癫痫外科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医生。谭教授曾担任多个主要学术任职并获得诸多学术成就和贡献,在此我不一一赘述,值此谭启富教授逝世7周年之际,通过几个方面表达对谭教授的追思和缅怀。
推动和规范中国癫痫外科事业发展——谭教授等癫痫外科前辈建立的我国现代癫痫外科规范诊疗体系是我国医学事业的宝贵财富。谭老凭借着高超的医术救治了大量的癫痫患者,耄耋之年,仍笔耕不缀,发表专著、文章等,希望将他毕生的医学经验尽数传递给年轻医生。1995年谭启富教授、李龄教授和吴承远教授主编国内第一本《癫痫外科学》,2006年再版,第三版即将于2022年10月出版,由国内中青年专家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共同编撰完成,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谭启富教授、李龄教授等癫痫外科前辈们”。
助推癫痫外科青年医师人才健康成长——谭启富教授生前一直关心青年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临终前征得家人同意,捐出人民币一百万元设立“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希望通过此专项基金,加强对我国青年癫痫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目前该基金每年对临床、科研青年人才国内外培训,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
促进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谭启富教授历来重视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经常亲赴全国各地,指导神经外科医生开展癫痫外科手术,对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临终前还在病榻上认真编译和修改 《癫痫外科手术技术》一书,目前谭基金管委会成立了术前评估组和手术技术组,参与癫痫外科手术规范化培训中心的建设,举办手术技术大赛等,既培养青年医师,也普及和规范了癫痫外科手术,促进中国癫痫外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张建国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主任、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长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会(WSSFN)常务理事

亚洲癫痫外科协会及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


1. 《怀念谭启富教授》.精准功能神外与脑科学工作室

2. 《【缅怀一代名医】我的爷爷——谭启富》.医师报公众号

3. 《实力担当!傅先明教授担任CAAE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手术技术”专业组第一任组长》.华安脑科医院公众号

4. 《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在京隆重成立》.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公众号

5. 《会议通知:关于“首届CAAE癫痫外科学术年会暨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成立大会”的通知》.天坛功能神经外科会议号

6. 《简讯:CAAE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手术技术”专业组成立》.安徽省抗癫痫协会公众号

7. 《转载| 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神外资讯公众号

8. 《新起点,新征程!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重装开业》.东部战区总医院订阅号

9. 《【主题教育进行时】东总神经外科:院史馆内重温入党誓词》.东部战区总医院订阅号

10. 《一缕哀思寄名医——深切缅怀神经外科专家谭启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网站

11. 《我国癫痫外科先驱谭启富教授逝世》.中国军网

12. 《癫痫外科·谭启富|我国首个由医生用个人积蓄捐设的专项基金成立》.医生医事搜狐号

13. 《真情医治孤残癫痫少年: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新浪新闻中心

14. 《他也来自部队医院,也是一位军医,却是另一个故事》.闽南健康网

15. 《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癫痫杂志,2020

16. 《谭启富教授生平简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

17. 谭偲玥.《我的爷爷——谭启富》.中国医学人文,2015

18. 《横刀不止,不懈追求——记我国癫痫外科专家谭启富教授》.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

19. 《癫痫外科 痛失巨臂》.医师报

20. 《丙泊酚Wada试验在脑功能区病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

21. 《改进立体定向头架简易安装标尺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

22. 《致敬远方:缅怀我国癫痫外科大师谭启富教授》.中国抗癫痫协会网站

23. 《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往昔时光之十二》.闲说万象

24. 《癫痫外科发展史》.微医健康号:梁树立


本文内容素材取自公开资料,受访者回忆仅代表个人观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