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5日发布 | 1094阅读
肿瘤

cfDNA中的5hmC可作为胶质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

韩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杜倬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毛颖等撰文报告毛颖教授团队招募111例胶质瘤患者及相匹配的健康个体,应用5hmC-Seal技术检测循环游离DNA(cfDNA)中5hm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诊断分级、基因突变、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此外,应用GO和KEGG分析,探索5hmC与差异化基因及通路的作用。文章发表于2021年4月的《Neuro-Oncology Advance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ai J, et al. Neurooncol Adv. 2021 Apr 16;3(1):vdab049. doi: 10.1093/noajnl/vdab049. eCollection 2021 Jan-Dec.


研究背景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高度间变性和侵袭性,患者临床结果不良。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是诊断癌症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具有基因调控作用和组织特异性,并可通过5hmC-Seal技术进行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毛颖等撰文报告毛颖教授团队招募111例胶质瘤患者及相匹配的健康个体,应用5hmC-Seal技术检测循环游离DNA(cfDNA)中5hm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诊断分级、基因突变、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此外,应用GO和KEGG分析,探索5hmC与差异化基因及通路的作用。文章发表于2021年4月的《Neuro-Oncology Advances》在线。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新诊断的111例胶质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9.0岁(范围为20-72岁),其中74例(66.7%)男性。在64例GBM患者中,58例(90%)患者为IDH1野生型,17例(26.6%)为TERT启动子野生型。在47例WHO II-III肿瘤患者中,22例(46.8%)为星形胶质细胞瘤,19例(40.4%)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在肿瘤生长部位,16例(25.0%)颞叶,24例(37.5%)额叶,19例(29.7%)在右侧大脑半球。91.0%患者在采血后都接受标准化治疗,包括手术和辅助放化疗。


基于cfDNA中5hmC的胶质瘤诊断模型可将在IDH1突变型或其它胶质瘤相关病理特征中排除TERT、TP53等;通过ROC分析,明确cfDNA中5hmC的诊断价值,即健康个体与胶质瘤患者(AUC=84%;95%CI,74%-93%)、WHO II-III胶质瘤患者(AUC=86%;95%CI,76%–96%)和GBM患者(AUC=84%;95%CI,74%–94%)。与此同时,cfDNA中的5hmC还可以预测IDH1突变型,并与IDH1突变共同作为GBM和WHO II-III胶质瘤的区分指标。此外,对胶质瘤5hmC的GO和KEGG分析,明确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生物学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应用非侵入性的5hmC-Seal技术能对cfDNA中的5hmC进行综合分析,作为胶质瘤诊断、分级的重要依据;应用于胶质瘤的常规筛查、疾病监测等,为胶质瘤患者早期发现、精准治疗提供重要工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