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发布 | 1321阅读

【病例分享】一例类冰激淋技术

杨松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

达人收藏
01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王某某,男,44岁。


简要病史:患者于约1天前出现头痛,无头晕,无恶心及呕吐,在外未治疗,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行血常规+CRP、急诊电解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头部CT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入急诊科就诊,期间2次短暂抽搐,自行缓解,急诊复查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为进一步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患者自患病后未进饮食,无大小便失禁,肢体间断抽搐发作。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入院查体情况:神志清,一般状况尚可。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03
.治疗经过

◉术前讨论:

与患者沟通,急症手术。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6F鞘

  • 通桥银蛇DA导引导管

  • XT-17微导管

  • SL-10微导管

  • 4.0mmX21mm Atlas等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于DSA床上,全麻成功后,腹股沟区消毒铺巾,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6F动脉鞘。


以5F导引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右侧优势椎动脉,基底动脉见约5mm×3mm大小动脉瘤,宽颈,左侧小脑上动脉自瘤体发出,颅内其余血管动脉期显影正常。静脉期回流通畅,染色均匀。向患者家属说明目前病情,要求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将远端通路导引导管超选至右侧椎动脉V4段,造影选择好工作角度,XT-17微导管在0.014微导丝导引下超选入右侧大脑后动脉,SL-10微导管塑形后在0.014微导丝导引下超选入动脉瘤腔内,尝试填塞2.5mmX6cm弹簧圈,无法成篮,弹簧圈向基底动脉成襻,换3mmX6cm弹簧圈后成篮满意,4.0mmX21mm Atlas支架经xt17导管置入,回撤微导管,精准位于动脉瘤瘤颈处,缓慢释放支架,使支架头端精准释放于动脉瘤颈处,支架远端打开良好,继续填塞2.5mmX6cm、1mmX2cm、1mmX1cm弹簧圈后,复查造影,见载瘤动脉通畅,完全释放支架,再次复查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未见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术毕,右侧股动脉压鞘。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安返神经外科病房。

35.png

左侧小脑上起始处动脉瘤


3D测量


左侧大脑前循环侧位造影


通桥银蛇DA导引导管进入椎动脉造影


通桥银蛇DA导引导管高到位


选取工作位


类冰激淋技术,使用支架尾端支撑弹簧圈,同时保留大脑后动脉血流。


支架尾端及弹簧圈标记情况


血流情况


继续填塞弹簧圈,造影见填塞满意,无造影剂滞留,术后支架及弹簧圈情况。

04.术后情况
05.病例总结

小脑上动脉内置入支架?还是穹窿技术,还是类冰激凌技术?

患者小脑上动脉直径较小,进入后支架打开不完全,堵塞血管可能?

穹窿技术:利用atlas开环特性,辅助填塞弹簧圈;

类冰激凌技术:利用支架尾端,支撑弹簧圈,要求支架精准释放。


术者简介

杨松

同济大学附属

东方医院胶州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美国-长老会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青岛黄海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颅脑创伤协作组委员,山东省科技专家库成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周围神经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烟台市健康科普专家库(高级顾问团成员),市重点医学人才。

Asia-Pacific Journal of Medicine编委,SCIREA Journal of Medicin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urgery编委,《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审稿专家,脑医汇-神介资讯青年编委。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