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通常为宽颈,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约占MCA动脉瘤的81%。宽颈动脉瘤传统上定义为颈部宽度>4mm或圆顶至颈部<1.5。研究表明,颈部宽度和体颈比是破裂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动脉瘤破裂时,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和临床医生观点的演变,血流分流导向装置已逐渐应用于复杂颅内动脉瘤。然而,关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MCA动脉瘤的应用研究很少,尤其是复杂的MCA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郭新宾教授团队分享了Pipeline治疗复杂MCA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的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pipeline治疗复杂宽颈MCA分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基线资料,动脉瘤瘤颈宽、体颈比、并发症以及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预后。
研究共纳入46例复杂宽颈MCA分叉动脉瘤的患者,均成功接受了pipeline治疗。O’Kelly-Marotta(OKM)分级显示术后即刻动脉瘤良好闭塞率C+D为50%(23/46),3例(6.5%)缺血事件,1例(2.2%)出血事件。41名患者接受了平均6个月的临床和造影随访,动脉瘤的良好闭塞率为90.3%。41例患者的均有良好的临床预后mRS 0-2。支架内狭窄3例(7.3%),分支血管变化10例(24.4%),均无临床症状(表1-3)。
Pipeline为MCA分叉处的复杂宽颈动脉瘤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闭塞率相对较低,但随访闭塞率令人满意。虽然Pipeline对穿支动脉有一定的影响,但治疗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限于随访时间和病例量,需要更大系列的长期随访数据,以显示该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便于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REF: Wang J, Deng X, Li D, Yang Z, Guo XB. Pipeline embolization of complex, wide-neck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ifurcation aneurysm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ul 25]. Interv Neuroradiol. 2022;15910199221115924. doi:10.1177/15910199221115924] PMID: 35876346
通讯作者简介
郭新宾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郑东院区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人文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缺血组全国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
河南省神经介入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2012、2014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第一作者SCI 19篇。完成各类脑血管病治疗手术5000余例,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4000余例,颅内支架等近1000余例,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塞)、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等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在偏头痛,静脉窦血栓治疗造诣颇深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