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9日发布 | 1441阅读

【热门专题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治疗及相关应用荟萃

脑医专题汇

达人收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CAS) 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 - 50% 。然而,即使采用积极的药物管理,ICAS 患者卒中复发的风险仍然很高。


脑医汇为您整合了一期关于ICAS手术技术、病例分享和进展系列内容,其中包含手术病例分享、专家视频讲解等,欢迎观看学习,共同提高,造福更多患者。


【大师面对面】
陈文伙教授:ICAS-LVO处理新策略:BASIS技术

漳州市医院的陈文伙教授团队基于加奇公司Syphonet®取栓支架全系兼容0.017in微导管及远端抓捕网篮的设计特点,创新性的提出针对ICAS-LVO患者治疗的新技术:BASIS(Balloon AngioplaSty with the dIstal protection of Stent retriever)技术——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的球囊血管成形术。


【笔记整理】

陈文伙教授:ICAS-LVO处理新策略—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的球囊血管成形术(BASIS技术详解)

1.png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BASIS技术可以
1

同时处理近端狭窄与远端栓塞,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患者预后;

2

相较传统手术步骤可以减少器械交换,降低因器械交换所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3

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抓捕篮作为保护,降低因球囊扩张导致的血栓逃逸风险;

4

避免传统手术取栓支架拉栓过病变造成的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风险。



【顶刊成果】
【JAMA述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治疗策略

2.jpeg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2022年8月10日,两篇来自中国的重磅研究:新桥医院杨清武教授牵头的RESCUE BT研究以及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牵头的CASSISS研究在JAMA主刊在线发表,不仅标志着我国临床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这一我国人群高发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提出了新的见解。与此同时,受JAMA杂志邀请,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Craig S. Anderson教授、宋莉莉教授和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刘建民教授为上述两篇文章撰写了特约述评,同期发表。



【病例分享】
【燕山介影】杜志华教授: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微导管减流应用于ICAS术中出血)

3.jpg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微导丝穿出血管引起出血是缺血性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实质出血(ICH)对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可能是灾难性的。在SAMMPRIS研究20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5例SAH,6例ICH,临床结局见图5。

图.5

因此,在手术中仔细查看造影、观察有无造影剂渗漏,及时发现微导丝穿出血管,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中发现微导丝或微导管穿出血管后,可以选择弹簧圈栓塞、合适尺寸的球囊封堵破口近端血管、Onxy胶封堵等手段。如没有备齐以上栓塞材料,在出血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像本例患者术中处理,使用微导管或微导丝阻挡血流,多次造影评估出血是否停止。术中冷静处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关键。



【云课堂干货整理】
介入治疗(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

6.png

(点击图片立即观看)

为了让广大神经外科同道进一步了解ICAS的影像识别策略、手术技术、器械治疗等方面的技术和进展,脑医汇特此推出本期课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欢迎观看学习,共同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