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无广告或推广核磁共振意向!!!
也坚决杜绝滥用磁共振或CT检查!!!
赵桂宪副主任医师:
来我们医院就诊的头痛、头晕患者不在少数,当然还有很多患者是真的颅内或脊髓有病灶,有偏瘫、截瘫的,有讲话口齿不清的,有走路不稳的,有眼球不能动的等等。这些患者中有很多没做过影像学检查,或只做了一张颅脑CT或颈椎CT或腰椎CT的,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检查,为了确定或排除某些疾病,我经常开出磁共振(MRI)检查单。
开一张CT单子,患者排队时间较短,而且价格低,对患者而言费用负担小;而开一张MRI单子,其价格是CT的两倍多,是我门诊均次费用的近两倍,明显增加了我的门诊均次费用,搞不好我也是要被点名的。但我还是有可能在评估病人具体情况时开出MRI,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很多疾病,CT是真的看不清楚!
首先,最常见的,CT无法区分脑梗的新旧病灶。对脑实质或静脉窦的病变,CT也无法进行准确区分,对一些部位,如幕下、桥小脑角等部位很难清楚显示结构,更别提病灶了。尤其对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例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血管炎、结节病、视神经炎、淋巴瘤、胶质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决定性意义。当MRI平扫不能清晰显示病灶时,甚至需要增强MRI。对一些特殊部位,甚至要做局部的MRI。如视神经炎的患者要做视神经MRI、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必要时要做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的MRTA。搞不好CT片子拿来了还得再做一张MRI。当然,特殊情况如鉴别出血、钙化或怀疑淋巴瘤时,即使做了MRI还是要做CT的。
我们先以两张图片看看CT和磁共振分别能看到什么?
CT
眼眶黑乎乎一片,细致结构无法清晰显示
核磁共振
粗大的眼上直肌可清晰显示,图像美美哒!
下面我们从成像原理及各自特点看看CT和MRI到底有什么区别:
CT属于密度成像,是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后,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密度不同,对射线的吸收率不同,通过后处理系统产生的密度差别的图像。因此,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
MRI是水质子成像,利用外加磁场改变水质子周围电子的自旋方向,然后通过这个原理产生的质子成像。它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
MRI在神经系统病变方面独具优势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不用血管造影剂,对颅脑和脊髓的各种实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血管可较清楚地显示,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MRI检查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比如:颅脑和脊髓、臂丛、骶丛神经和肌肉等部位的病变。
所以CT与MRI是完全不同的成像原理。
CT和MRI的优缺点如下:
CT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密度分辨力好。在观察颈椎骨刺、韧带钙化及椎管狭窄等骨组织的退变时,CT更清楚。缺点是射线对人体有一定害处。
MRI的优点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缺点:目前认为对人体没有明确的伤害,有学者认为长时间的处于1.5T高磁场环境下,人体的质子处在有磁矩状态,对身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的新陈代谢将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症状,目前还无确切结论。当然,已有研究认为MRI造影剂可能会沉积在脑中对人体造成一些长期的影响,具体还在研究中。
MRI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做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1. 须取下一切含金属的物品,如金属手表、眼镜、项链、义齿、义眼、钮扣、皮带、助听器等;
2.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做MRI检查;
3. 有金属节育环者须取出才能进行;
4. 体内有弹片残留者,一般不能做MRI;
5. 由于做MRI实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且周围的噪声较大,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可能难以完成此项检查,在必须做此项检查时有些患者需要一定的镇静措施后才能配合完成;
6. MRI采集数据时间较CT长,需要患者的安静配合,有些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也难以配合完成检查,这是可能需要必要的镇静,另临床医生可与放射科技师间进行沟通,挑选最重要的序列优先完成以便获取对临床帮助最大的信息。
MRI能取代CT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MRI在氢质子缺乏或含量很少的组织如致密的骨骼、钙化、含气的肺部等,皆无法成像。由于MRI成像时间较长,昏迷、躁动病人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当然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进入磁场,无法进行检查,退而求次只能选择CT。
所以MRI不能取代CT,CT也不能取代MRI,两者可以相辅相成,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做了MRI还要做CT,或做了CT还要做MRI的原因。
不知您看后是否理解了为什么我要你做核磁共振而不是CT?
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讨论、指导!

赵桂宪
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学术委员会罕见病专业组委员;
Brain杂志中文版神经感染和免疫专刊青年委员;
以神经系统疑难杂症为主要诊治方向,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专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等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近7年余坚持维护微信公众号“赵桂宪大夫”(cactus20150101),进行神经系统罕见病科普;
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校级、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包括中加国际合作项目)多项;
副主编《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须知--我的髓鞘去了哪》,参编《神经病学电子版》《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
发表论文约40余篇,曾获东方神经病学会议和全国神经病学年会“优秀论文”;
2015年起连续6年获好大夫在线“青年榜样”“年度好文”“青年好大夫”。
赵桂宪副主任医师已入驻脑医咨询平台,快去向她咨询提问吧!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脑医咨询公众号
进入我的线上咨询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