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发布 | 1901阅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白广明教授与新中国小儿神经外科

脑医汇

张鸿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白广明教授(1927.9.5-1979.12.5),著名神经外科先驱,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新中国第一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白广明教授倾注毕生精力创建、惠及的两所著名医院的小儿神经外科,见证了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开创之举。他为中国儿童医疗福祉所做的努力,激励着后辈在小儿神经外科六十余载发展历程中不断攀越高峰。


知历史,才能图未来,在白广明教授诞辰95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望其激情燃烧的初创岁月,感受小儿神外这一医学的独特分支,打好呵护祖国幼苗之基。


(感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主任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c382c47aeb5b755f1389c4aff8cf0553.jpg

白广明教授,辽宁营口人,1948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1954年毕业分配至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担任外科住院医师,1959年调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先后任小儿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于1979年逝世,享年52岁。


师出名门,学而有成,肩负重任


儿童之事无小事。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独特且重要的分支,因专业的特殊性和病患的特殊性,被称为“哑科”。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应有这样一个共识:小儿神经外科不是成人神经外科的年龄翻版(缩小版),而是综合了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独特学科,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和特点。


因此,小儿神经外科对于医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更全面,不仅需要成人神经外科的临床经验和磨练,还需补齐儿童神经外科独特病种的知识,以及儿童内科治疗“基本功”。其难度之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医生培养周期长。在国外,通常需要一名医生有10年以上的成人神经外科工作经历,才能从事小儿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白广明教授作为我国神经外科先驱,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就搭上苏联培训班的东风,为创建中国小儿神外打下扎实根基。1954年10月,卫生部邀请原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阿鲁秋诺夫来华培训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同时邀请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的赵以成教授任教,并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专业组采取边培训学习边工作的方式。学员主要来自北京和上海,来自北京医学院的有白广明教授、柴万兴教授、陈炳桓教授、赵雅度教授、詹名抒教授和蔡振通教授,来自上海医学院的有蒋大介教授、杨德泰教授和俞少华教授三名医师。


1955年苏联专家和赵以成教授授课的神经外科学习班照片,第三排右一为白广明教授


1955年,专业组迁至北京同仁医院,成立神经外科,设病床60张,同年王忠诚院士由天津调入。而白广明教授在毕业时曾写了申请书,坚决要求党把他派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去,可名单公布时却被留在北京。于是,他又去找党委申请。这时,党委书记的一番话让白广明教授恍然大悟,“留在北京创建神经外科,填补祖国医学的空白点,就是最艰巨的任务!”于是,白广明教授最终愉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新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发源地


1926年,现代神经外科之父Harvey Cushing教授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次小儿外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18例儿童(15岁以下)脑肿瘤和脊髓肿瘤的手术结果,此次会议被认为是世界上较早的小儿神经外科会议。1929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了小儿神经外科,自此,真正意义上的小儿神经外科学科才正式建立。随后,多伦多儿童医院、芝加哥儿童纪念医院陆续建立小儿神经外科,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并称为世界三大小儿神经外科中心。


而中国的小儿神外,则始于白广明教授在培训班学习结束后的几年。当时,他正处于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1955年,白广明教授由神经外科专业学习班毕业后,即到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5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整体迁入宣武医院)。1959年,赵以成教授建立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组,白广明教授任组长,该组也成为新中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发源地。


为加快学科发展,开展临床、基础科学研究,1960年3月9日,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于宣武医院正式成立,研究所与科室为一体,从此迎来了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新时期,该科也一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神经外科。1962年6月,为了进一步发展临床工作,将神经外科划分为四个专业病区:小儿神经外科、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与脊髓肿瘤。自此,新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正式成立。面对国内首个具有独立病房的儿童神经外科,白广明教授接过重任,成为第一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


1960年代,王忠诚院士(左二)与白广明教授(右一)查看术后病人


在小儿神外领域创造多个“第一”


儿科患者往往存在发病急、起病隐匿、病情变化快、手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儿童疾病的诊治较成人困难,风险更高。白广明教授无惧挑战,凭借精湛的医术创造了多个“第一”,是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他治疗了大量的脑肿瘤和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等疾病的患儿,填补了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的多项空白;


1962年他总结的“小儿颅内肿瘤132例分析”成为小儿神经外科参考的“经典”文章,是里程碑式的论著;


1978年,他成为国内首个在显微镜下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神经外科医生;他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颅咽管瘤同位素(32磷)内照射,并取得良好效果。


白广明教授经常教导年轻医生:全国只有我们一家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我们有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供同道借鉴,挽救更多儿童的生命。



勤有道,术乃精


被誉为“老黄牛”的白广明教授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共产党员和院党委委员。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第一个早早进入病房,帮助护士亲自给患儿喂饭。中午几乎都在12点半以后最后一个进入食堂吃饭,吃别人不买的剩菜。


生活的极简,换来的是技术的极精。他永远穿着布衣布鞋,背着蓝布书包,他书包内装满了统计小儿神外疾病类别的统计卡片,有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手术及术后情况、随诊等,十分详尽,以便持续不断总结经验。他的学生罗世祺教授(1937-2020,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生前还保留有上百张,而白广明教授积累了这种卡片多达上千张!积跬步以至千里,他基于经验专注手术,经常在手术台上连续奋战数小时。白广明教授的勤勉、细心与过硬的专业能力使得更多的儿童患者获益。


勾画和孕育出我国首部小儿神外专业巨著


罗世祺教授1962年就跟随白广明教授在神经外科小儿组工作,据其生前回忆,“白广明教授在1978年和我谈要出版一本小儿神经外科的‘专著’,并叫我列出提纲。”


白广明教授在病重期间仍心系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事业,总结整理出毕生临床资料,托付与罗世祺教授撰写出一部儿童颅内肿瘤专著。罗教授在此基础上,集2000例儿童颅内肿瘤之经验,于1992年出版《儿童颅内肿瘤》,成为我国小儿神经外科首部专业巨著。



1990年11月30日,罗世祺教授在为该书所做的前言中写道,“我国最早从事儿童神经外科专业的白广明副教授早在10余年前就计划与笔者共同编写一本儿童神经外科学,但因其不幸于1979年病逝而未能如愿,这对神经外科特别是儿童神经外科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白广明副教授在病危时嘱咐笔者早日列出编写计划和尽快动笔,10余年来一直铭记在心,但由于工作繁忙而始终未能完成,对此深感内疚。……为了使神经外科专业医务人员在诊治本病时少走弯路,为了使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为了完成白广明老师的遗愿,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写出了《儿童颅内肿瘤》一书,以填补这一分支学科的空白。”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罗世祺教授对白广明教授的敬仰之情,以及两代专家对中国小儿神外事业的责任担当。


传承“星火”,接力“燎原”


1979年,白广明教授因长年超负荷劳动,最终英年早逝。但是,由他建立并孕育成长的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却在时代的车轮中继续前行,并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8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大部分人员搬迁至新建的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病房也随之迁入,更名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一病房。1982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从宣武医院迁址至今天的北京天坛医院。


斯人已逝,但是白广明教授的精神永存。1980年4月13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纪念白广明主任的文章,题目是“为人民鞠躬尽瘁——记宣武医院模范共产党员白广明同志”,号召学习他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表率作用,学习他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刻苦钻研小儿神经外科业务的开拓创新精神。



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不负重托,日益壮大,充分继承与发展。在国内最先开展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后部肿瘤,率先报告下丘脑错构瘤。多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本。2007年在王忠诚院士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并多次召开小儿神经外科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把天坛经验向全国推广,培养出了国内很多小儿神经外科学术骨干,成为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医师的摇篮。


作为白广明教授毕生奋斗的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也传承着白广明教授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凌锋教授的领导下,于2006年再次成立儿童神经外科专业组,2019年,儿童组搬入“智慧大脑”China-INI大楼二层,建立宣武医院儿童神经外科中心,以“Cure and Care”为核心理念,每年治疗500余例患儿,显微手术、介入、内镜、立体定向、伽玛刀等医疗技术完备,诊疗病种覆盖全面,可高水平完成各年龄段复杂儿童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国家卫健委、国家教委共同指定的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的进修医师,倾囊相授,共同为发展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事业而奋斗。越来越多的城市成立了专门的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并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中国的小儿神经外科发展迅猛,成绩显著,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前仆后继的中国小儿神外医务工作者,不仅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白广明教授的遗愿:“我们有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供同道借鉴,挽救更多儿童的生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主任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1959年,宣武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具有独立病房的儿童神经外科,白广明教授用了20年的时间,倾注毕生心血,开创了中国儿童神经外科事业。今天,我们纪念白广明教授,同时也是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神经外科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奋勇开拓,贡献卓越,为后辈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谨记白广明教授的嘱托,将中国儿童神经外科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将携手全国同仁继续努力奋进,砥砺前行,为2.4亿的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优质的保障。


张鸿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JNIS》中文版主编。

多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承担及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20项,在《JAMA Neurology》《BRAIN》《Annals of Neur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72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参考资料


1.罗世祺.《怀念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奠基人白广明医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5)

2.《科室新闻 | Di Rocco儿童神经外科中心正式成立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搜狐号

3.《【专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团队概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公众号

4.《小儿神外:千钧重担下的阳光雨露》.神外资讯公众号

5.《中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神外资讯公众号

6.《儿童神经外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网站

7.《宣武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中心》.脑医汇

8.《全球医生组织与宣武医院小儿外科中心筹建儿童脑瘤诊疗中心》.全球医生组织北京代表处

9.《天坛小儿神外马振宇主任访谈:小儿神经外科的历史与未来》.神外资讯公众号

10.《小儿病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网站


本文内容素材取自公开资料,受访者回忆仅代表个人观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