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开始的第一代脑血管搭桥手术(STA-MCA bypass)属于低流量颅外-颅内搭桥手术。常见的供血动脉为:颞浅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等。可以提供血流量小于100ml/min。
1971年开始的第二代脑血管搭桥手术,通过移植大隐静脉或桡动脉重建脑血流,属于高流量颅外-颅内搭桥手术。常见的供血动脉为:颈动脉,椎动脉,颌内动脉(2011年)。移植血流可以替代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可以提供血流量为100-250ml/min。
2008年开始的第三代脑血管搭桥手术,通过颅内动脉之间的吻合(颅内-颅内搭桥手术),避免了对颅外血流的依赖,同时也对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的血管吻合术式包括:侧侧吻合(原位吻合),端侧吻合(再植术),端端吻合(再吻合术),序贯吻合等。

颅内-颅内搭桥手术典型病例
左侧大脑中动脉M2上干动脉瘤(动脉畸形或解离性动脉瘤)
为了避免手术旷置M2上干动脉瘤后,M2上干供血的脑组织缺血,可以选择的脑血管搭桥术式包括:

(1)M2-M2侧侧吻合术
(2)颌内动脉-桡动脉-M2上干搭桥(可提供血流量理想)
(3)颞浅动脉-M2上干搭桥(可提供血流量变化较大)
(4)颞浅动脉-额叶M4搭桥(可提供血流量变化较大)

我们将M2-M2侧侧吻合术作为首选,颌内动脉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作为备选。
左侧翼点入路,打开左侧外侧裂,确认M2下干和M2上干的一支毗邻并行,直径为2mm左右,适合侧侧吻合(原位吻合)。绿色血管垫片的白色网格间隔1mm。
阻断并纵行切开M2。
美兰染色
两定点连续缝合法。
先吻合腹侧血管壁(腔内连续缝合技术),必须确认腹侧血管壁吻合针距和缘距理想!完成背侧血管壁连续缝合后,将无法修正腹侧血管壁的渗漏。
连续缝合背侧血管壁
9-0monosof
完成M2-M2侧侧吻合操作。
旷置M2上干动脉瘤。
M2-M2侧侧吻合术中ICG荧光造影:动脉瘤不显影,M2侧侧吻合口通畅。
术后一周血管造影确认:M2上干动脉瘤不显影,M2-M3侧侧吻合口通畅,M2下干血流通过吻合口供应M2上干,M2上干血供理想。
计划术后三个月随访。


总结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二轮通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8年。历经翟允昌教授、杨国瑞教授、王运杰教授三位主任,在他们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吴安华教授接任科室主任,带领科室取得长足进步,技术水平先进、亚专业分组齐全,形成了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创伤、功能疾病、神经重症、脊髓脊柱等多个临床亚专业治疗组,年均手术近4000台次。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正高17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点击进入科室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