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多年来一直梦想着通过植入大脑电极来治疗抑郁症。最近,一家名为Inner Cosmos Inc.的公司表示,它可以在不深入人的头骨的情况下实现这个目标。
这家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科茨谷,是一家初创公司。它正在开发一种机器,目的是将微小的电流发送到大脑的深处,针对性地改善可能是抑郁症的成因的不平衡网络。这种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侵入性颅脑手术,但Inner Cosmos表示,它的脑机接口是非侵入性的,具体方案是从头骨顶部刮去毫米级的一层,然后把植入物安装在产生的刮痕中。

Meron Gribetz
“我们相信 BCI 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Meron Gribetz 说。“用它来治疗抑郁症等耐药性疾病的条件已经成熟。”
Gribetz 是一位技术企业家,获得了一些生物医学专家的支持。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包括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 Eric Leuthardt 和灵长类动物学家 Dan Moran。
3月30日,Inner Cosmos 计划宣布筹集 1025 万美元的股权,由 Lool Ventures 牵头,种子期投资者 KittyHawk Ventures LLC 和 Loup Funds LLC 参投。Gribetz 说,这笔资金对 Inner Cosmos 的估值为 4600 万美元。
在 2019 年创立 Inner Cosmos 之前,Gribetz 曾在以色列军队的一个单位服役,并在 Facebook 采用该名称之前几年创立了一家名为 Meta Co. 的初创公司。他通过 Meta 向 2016 年 TED 会议的与会者介绍了 AR 技术的概念,当时 Gribetz 戴着电脑耳机。该公司于 2019 年资不抵债,并在一名中国投资者承诺的资金未能兑现后最终被出售。
小时候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Gribetz说,在经历了处方药带来的不好体验后,他被抑郁症的治疗手段所吸引,而这对他的社交技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加入了开发 BCI 的企业家的行列,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Paradromics、Precision Neuroscience 和 Synchron。

Gribetz 和他的团队监督 Inner Cosmos 组件的生产过程
Inner Cosmos 将它们的系统称之为数字药丸。这个想法的核心是,微小的电脉冲将使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正常化,从而改善人们的情绪。这种植入物有两个硬币大小,最初与大脑的认知控制网络相互作用,未来可能还会与更多部分相互作用。每天进行一次这种脉冲作用,持续约 15 分钟。患者通过在植入物区域的顶部放置第二个设备(磁力吊舱)来激活系统。然后植入物将脉冲发送到大脑,系统测量从大脑发出的神经元活动,测量正确的刺激量。
该公司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豁免,加快了对人体进行测试的步伐。虽然距离批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Gribetz表示,今年的晚些时候可能就会开始人体试验。
在今天推送的最后,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家初创公司的专利情况。Inner Cosmos目前有二十余件脑机接口的专利,内容包括情绪障碍质量、皮层刺激、颅内BCI系统制造、植入和使用,这些技术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和印度都有专利保护。以下给大家简要介绍其中两项专利。
01
HK40050261A | 用于治疗情绪障碍的系统和方法
用于治疗患者的情绪障碍的系统中有可植入装置、处理器、便携式通信设备。可植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感测皮层信号和刺激大脑区域的电极。与电极通信的处理器从电极接收并处理皮层信号,并控制对大脑区域的刺激。最后是患者可操作的便携式通信设备,该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用于获取代表患者情绪的生态情绪评估(EMA)数据,负责把EMA数据传送至处理器软件。传感器也可以用来记录患者数据。数据由处理器或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或远程处理器处理,以控制用于治疗的针对大脑区域的刺激。

02
EP3920793A1 | 颅内 bci 系统及其制造、植入和使用方法
颅骨内植入物(ICI)包括具有顶部、底部和侧壁的密封隔室的外壳,以及从密封隔室的底部延伸出的电流引导机构。ICI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用于感测来自大脑的电信号以及刺激大脑区域。ICI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电极(可以是参考电极或源电极)和电子电路模块(ECM),它们会被密封地设置在密封隔室内,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到至少一个电极。ECM 控制 ICI 的操作并与外部遥测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最后,ICI还包括向其提供电力的电力收集装置。

本则新闻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3-30/inner-cosmos-makes-bci-to-rival-neuralink-elon-musk
在招岗位
2022 RECRUIT /
招募编译团队及审稿团队
岗位职责:撰写、审阅神经科学各领域的文献导读、领域速报。
岗位要求:神经科学领域四年级以上的博士生、博士后以及青年科研工作者。
AiBrain作者团队由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及已成立实验室的PI们组成;加入AiBrain,可以体验专业的投审稿系统、高效温馨的团队合作、丰富的文章栏目,以及有竞争力的丰厚报酬;能力突出者可以作为领域/栏目负责人,并配有岗位津贴。
欢迎有意者投递简历及个人作品!

微信号:AiBrainzhushou
邮箱:ai_brain@163.com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