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奈川东海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azuma Yokota等对比伴或不伴后颅窝CSDH的幕上CSDH患者的患病率和特征。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Yokota K,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2 Jun;162:e394-e400. doi: 10.1016/j.wneu.2022.03.017. Epub 2022 Mar 11.】
发生在后颅窝(posterior fossa)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既往仅有16例报道。由于周围颅骨造成的伪影,CT常难以清晰显示后颅窝CSDH。MRI成像比CT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后颅窝病变,有时发现幕上CSDH与后颅窝CSDH同时存在。日本神奈川东海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azuma Yokota等对比伴或不伴后颅窝CSDH的幕上CSDH患者的患病率和特征。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该研究回顾性复习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手术的后颅窝CSDH和幕上CSDH患者的术前MRI征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痴呆、恶性肿瘤、肝病等)、抗凝剂、抗血小板药、饮酒情况、外伤史、脑脊液漏、入院时GC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等临床信息;收集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INR等实验室指标。作者依据术前MRI成像上的后颅窝CSDH沿硬脑膜延伸范围分为2型:≥5cm为弥漫型,<5cm为局灶型。根据垂直于硬脑膜的血肿厚度也分为两种类型:≥1cm为厚型,<1cm为薄型。根据2种分类,每个后颅窝CSDH分为4种类型:弥散厚型、弥散薄型、局灶厚型和局灶薄型(图1)。

图1. 后颅窝4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成像。A. 弥散厚型。B. 弥散薄型。C、D. 局灶厚型。E. 局灶薄型。箭头指示血肿。
结果发现,MRI成像显示329例幕上CSDH患者中,有24例(7.3%)存在后颅窝CSDH。多变量分析表明,抗凝治疗(OR=3.53;P=0.033)、脑脊液漏(OR=18.5;P=0.001)以及入院前3周或更长时间无创伤史(OR=3.03;P=0.027)是后颅窝CSDH的危险因素。20例(83.3%)CT无法显示后颅窝CSDH。幕上CSDH引流术后后颅窝CSDH均有改善。后颅窝CSDH患者轻瘫少见,而头痛常见。在入院后23天进行的MRI随访时,所有后颅窝CSDH均消失。
最后作者指出,MRI显示幕上CSDH的同时存在后颅窝CSDH的发生率为7.3%;因此,后颅窝CSDH并不罕见。入院前3周或更长时间使用抗凝剂、脑脊液漏和无创伤史是幕上CSDH合并后颅窝CSDH的危险因素。该研究中所有后颅窝CSDH均在保守治疗后消失,结果较好。但当血肿较大压迫脑干时,应牢记手术的重要性。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