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5日发布 | 2448阅读
脑血管-自发性颅内出血
创伤重症-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并发症

高龄、高阿司匹林抑制率、重症脑出血一例救治汇报

贾云峰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折刚刚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柴磊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处理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以急诊手术为常见。


手术效果不仅仅关系到患者术后的重要功能,更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乃至关系其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医疗与社会负担。


01

背景介绍

1、老龄化时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无论是否伴随缺血性卒中或者心血管相关疾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口服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血压、血脂、血糖管控不佳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诱发出血性卒中(脑出血)。


2、血管介入手术普及。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变得更为普遍。

抗栓药物治疗合并脑出血的情况越来愈多。


3、神经外科(脑出血外科治疗)手术面临困境。


image.png

02

病史回顾

1、高某,女性,82岁,以“突发吐字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h余”主诉入院。


2、入院时间:2022.5.5 22:49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未测血压,未服药。“脑梗死”10余年,间断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体质一般。


4、查体:T 36.5℃,P 86次/分,R 20次/分,Bp 172/96mmHg,GCS 10=E2V3M5,双侧瞳孔直径3mm,光反应均灵敏;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左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不高;左侧巴彬斯基征(+)。


5、入院诊断:高血压脑出血(右侧基底节区)破入脑室;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2022.5.5 20:38 发病后1h 当地医院

image.png

1、发病1h

2、入院血压172/96mmHg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4、脑梗死病史10年

5、GCS10分 E2V3M5

6、出血量估算约50ml

抗血小板药物合并脑出血时解救

1、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2、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

手术时机和手术策略

符合手术指征 , 尚未发生脑疝的患者应在积极纠正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 ,做好术前准备 ,缩短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密切复查 ,待HxHD 分级 ≤ Ⅱ级后积极实施急诊手术。

术式包括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神经内镜或开放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等。

图片3.png

03

治疗策略

1、积极术前准备。

2、贴Maker后复查CT

3、备血小板1u、备血浆400ml  、红细胞悬液4u、冷沉淀10u。

4、床头抬高30°、控制血压。

5、行TEG化验。

6、向家属告知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

7、向家属告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手术治疗的风险。

8、手术方式(钻孔或内镜)。

手术方式(一)

1、微创置管(钻孔)。

(1)局麻解剖定位 Free Hand。

(2)全麻立体定向引导。

2、必要时去骨瓣减压。

手术方式(二)

1、内镜下清除血肿+对侧ICP。

2、必要时去骨瓣减压。

微创术式比较

微信截图_20220804163624.png

向家属告知各种术式。


04

病情变化

1、突发呼吸困难。

2、烦躁不安。

3、口唇发绀。

4、大汗淋漓。

5、咳大量泡沫样痰。

图片4.png


2022.5.5 23:35   肺部超声

动脉血气:

pH:7.30

PaO2:51mmHg

PaCO2:40mmHg

Lac: 2.6mmol/L

Hb: 98g/L.

实验室检查:

BNP:778.8pg/ml;

TnI:  86.3pg/ml;

CK-k:12.9ug/L.

图片5.png

肺部超声可见B线


2022.5.5 23:35 血流动力学监测

图片6.png
图片7.png

左室大,LVEF 48%,下腔静脉直径21mm,呼吸变异度<50%


2022.5.6  0:20  发病后大约5h

图片8.png


2022.5.5 23:43- 2022.5.6 0:40 TEG

WPS图片1.jpg

WPS图片2.jpg

WPS图片.jpg

05

手术策略

神经内镜为主导术式的多术式组合微创理念

1、对侧脑室型ICP置入 测初压、释放少量脑脊液(梯度减压)

2、钻孔抽吸血肿引流进一步减压(快速减压)

3、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充分减压)

4、必要时延长切口线进一步去骨瓣减压术(彻底减压)

优化各种手术优点,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1、钻孔。

2、内镜。

3、ICP。

4、去骨瓣减压。

图片1.png


拟定手术方案

1、对侧脑室型ICP。

2、右额入路内镜下血肿清除。

3、必要时去骨瓣减压。

图片13.png

病情变化:

1、GCS 8分 E1V2M5(10分-8分)。

2、出血量88ml、中线移位1.0cm。

3、发病5h。

4、患者年龄82岁。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术前方案设计步骤(一)三维坐标定位

图片16.png


术前方案设计步骤(二) 解剖定位 旁开中线 3.0cm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术前方案设计步骤(三) 解剖定位  矢状面穿刺深度6.2cm

1.png

2.png


术前方案设计步骤(四)Photo- Blend 引导定位

3.png

图片19.png


术前方案设计步骤(五)通道置入

微信截图_20220804171848.png

轴位

微信截图_20220804171901.png

矢状位

穿刺的理想位置:

1、轴位面1/2处。

2、矢状面3/4处。


最终手术方案

1、左侧脑室型ICP置入。

2、右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

图片20.png

手术时间:2022.5.6  2:36- 4:36

手术用时:120分钟(2h)

06

术中

ICP监测+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图片21.png


置入ICP初压26mmHg左右


清除血肿后压力10mmHg左右


释放少量脑脊液后压力13mmHg左右


3.png

图片19.png


手术视频


1、通道置入距离血肿腔底部大约0.5-1.0cm。

2、吸除血肿(仅轻吸血肿),每次后退0.5-1.0cm。

3、后退2-3次,周围血肿借助颅内压力自然流向底部。

4、脑组织彻底松弛后,再行摆动套管,可避免残留。

5、枕部方向易残留,应注意。

07

术后

2022.5.6 术后5h

图片4.png


2022.5.6 术后5h

图片5.png


2022.5.7 术后2天

图片6.png

(拔除右侧血肿腔引流管、24h左侧ICP引流量160ml、ICP波动10mmHg)


2022.5.10 术后5天 夹闭状态下ICP波动 14mmHg


2022.5.11 术后6天 腰穿测压160mmH2O

图片7.png


2022.5.11 术后6天

图片8.png


2022.5.11 术后6天

图片9.png


2022.5.17 术后12天

图片10.png


2022.5.17 术后12天

图片11.png


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理的重要性

1、(术前、术中、术后)任何不慎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处处充满陷阱;

2、围手术期规范化治疗涉及到患者的各个方面;多个科室的协作;

3、细节决定成败;围术期的规范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基本保证;

微信截图_20220804182636.png


个体化手术策略

1、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行个体化定量评估,并据此制定策略是必要的。

2、TEG监测血小板AA抑制率≥75%作为手术的相对禁忌症,相对安全。

(1)避免对高危患者的盲目急诊手术带来的风险。

(2)避免单纯因为口服阿司匹林病史而把一部分真正适合手术的患者排除在早期手术机会之外。

3、根据术者的自身经验及技术优势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向

手术副损伤

(最大程度减少副损伤)

1、置管引流。

2、伤口小。

3、脑组织损伤小(置管/mm;内镜/cm)。

4、内镜手术力争最小程度医源性损伤。


血肿清除率

(最大化清除血肿)

1、内镜手术。

2、直视,看得见。

3、血肿清除率高。

4、微创置管引流力争高效引流。


病例总结

神经内镜脑出血手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患者才能放心。

精致成功的手术治疗体系,全面规范的重症管理,才能奠定康复的高起点。

高水平专业的快速康复才有可能铺平患者回归生活的坦途


1、术前评估:个体微创

2、血肿清除:由深至浅

3、术中止血:精准可靠

4、术后注意:血压平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