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横窦血栓所致进展性颞叶出血
病例2 脑静脉窦血栓所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重要缩略词:
CVT,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脑静脉血栓
男,52岁;主诉: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2年。
有家族性蛋白S和蛋白C缺陷。2014年2月17日9时发病,发病后1个半小时CT:颞叶出血,其后12小时内的两次CT复查发现,颞叶出血灶范围进行性增大,并短时间内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MRI证实颞叶出血的病因是左侧横窦血栓形成(图26)。
外院予以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
本次入院体查: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上、下肢腱反射较对侧稍活跃。
实验室检验:蛋白S 35.7%(正常值范围:60-130);蛋白C 54.3%(正常值范围:70-140)。
本次入院后MRI(发病后2年):左侧颞叶陈旧性出血灶;左侧横窦和乙状窦于CE-MRV显影,而在TOF-MRV上未见显影;高分辨MRI于左侧横窦处检测到等信号慢性血栓,此慢性血栓呈显著强化(图27)。
继续华法令治疗。
图26 横窦血栓所致进展性颞叶出血
发病1个半小时,颅脑CT(图A):左侧颞叶散在不规则高密度出血灶;间隔5个半小时(图B)和12小时(图C)复查CT:左侧颞叶出血灶进展性扩大;局部脑沟内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图B)。发病当天颅脑MRI:左侧颞叶异常信号,T1WI(图D)和T2WI(图E)均呈混杂信号。CT(图F)于左侧横窦走行处检测到一条带状高密度影(白箭),T1WI(图G和I)和FLAIR(图H)呈高信号(白箭),提示血栓形成。
图27 横窦血栓所致进展性颞叶出血—复查
发病后2年,颅脑MRI:左侧颞叶陈旧病灶,呈长T2(图A)和长T1(图B)信号;SWI(图C)于病灶边缘检测到条带状低信号,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着。TOF-MRV(图D):左侧横窦和乙状窦未见显影;CE-MRV(图E):左侧横窦和乙状窦均显影(白箭头),左侧乙状窦局部可见部分充盈缺损。SWI(图F):左侧横窦呈低信号(空白箭),右侧横窦呈等信号。冠状位二维高分辨MRI:左侧横窦处血液流空影消失,呈等T2(图G)和等T1(图H)信号(空白箭),并见显著强化(图I,空白箭)。黑血高分辨MRI(T1-SPACE)重建图像:左侧横窦呈等信号(图J,空白箭),并显著强化(图K,空白箭)。
1.此病例表明,CVT所致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进展,出血持续扩大和症状进展加重。此刻,最关键的是尽快识别和诊断CVT,因为这关系到治疗策略的制定。
2.CVT虽然是少见的脑出血原因,但抗凝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于其他原因所致脑出血患者,抗凝则是禁忌。
3.虽然各种静脉成像是诊断CVT的最常用方法,但其他影像学方法在诊断CVT方面亦可发挥重要价值,如:脑静脉的CT高密度影,以及脑静脉于常规MRI上流空效应消失和高信号等。
4.MRV是CVT影像学随访的常用方法,但有关不同影像学成像方法评估慢性CVT的研究甚少。此病例发现,二维高分辨MRI和黑血三维高分辨MRI均可很好显示静脉窦内的慢性血栓,呈等T1和等T2信号,并呈显著强化。
5.然而,此病例发现,TOF-MRV和CE-MRV在检测慢性脑静脉血栓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高分辨MRI所显示的横窦慢性血栓闭塞,在TOF-MRV上未显影,而CE-MRV则显示为闭塞再通。
6.此病例表明,由于慢性血栓可显著强化的影像学特性,CE-MRV无法明确区分静脉管腔内造影剂强化和慢性血栓强化,故不是CVT随访的有效方法。
7.由于TOF-MRV的成像原理是血液流动效应,无需使用造影剂,不受慢性血栓强化的影响;作为随访工具,可准确显示CVT慢性期的脑静脉管腔状态。
男,18岁;主诉:头痛伴呕吐3天。
入院体查:未及明确神经科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验:抗双链DNA抗体 78.5 IU/ml(0-12 IU/ml)。
发病当天CT和CTV提示直窦、左侧横窦和小脑天幕静脉血栓形成,合并小脑天幕硬膜下出血;CTP:左侧小脑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较右侧延长,脑血容量较右侧增加(图28)。
发病第5天,SWI于直窦和左侧横窦检测到显著低信号;直窦于T1-SPACE呈等低信号,于增强T1-SPACE和CE-3D-MPRAGE呈充盈缺损;左侧横窦于CE-3D-MPRAGE呈充盈缺损;直窦和横窦于CE-MRV上未见显影(图29)。住院期间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后予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利伐沙班,20毫克/日)。
发病第4个月复查MRI,黑血高分辨MRI显示直窦慢性血栓闭塞,而CE-3D-MPRAGE和CE-MRV错误显示为直窦再通;黑血高分辨MRI于右侧横窦检测到之前未有的附壁血栓,合并显著强化。
图28 脑静脉窦血栓所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发病当天颅脑CT(图A-D):上矢状窦(粗白箭)和小脑天幕静脉高密度影(黑箭),提示血栓形成;并见小脑天幕硬膜下出血(细白箭)。CTV(图E和F):直窦和左侧横窦未见显影,左侧乙状窦内充盈缺损。CTP(图G):左侧小脑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未见明确异常。
图29 脑静脉窦血栓所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复查
发病第5天,SWI(图A和B):直窦(白箭)和左侧横窦(空白箭)呈显著低信号。CE-3D-T1-MPRAGE(图C和D):左侧横窦(空白箭)和直窦(白箭)可见充盈缺损。T1-SPACE(图E和F):直窦呈等低信号(白箭);增强T1-SPACE:直窦充盈缺损(白箭)。CE-MRV(图G和H):直窦和左侧横窦未见显影。发病第4个月复查,CE-3D-T1-MPRAGE(图I和J):左侧横窦和直窦未见明确异常;T1-SPACE(图K):直窦呈等信号(白箭);增强T1-SPACE(图L):直窦明显强化(白箭);CE-MRV(图M和N):可见直窦(白箭)和左侧横窦显影(空白箭),右侧横窦内可见局部充盈缺损;T1-SPACE于右侧横窦内检测到条索状等信号(图O,弯白箭),并呈显著强化(图P,弯白箭)。
1、此患者的特别之处在于,CVT不仅可累及皮质静脉,亦可累及小脑天幕的静脉,并可造成小脑天幕的硬膜下出血,这两者均是少见的CVT病理表现,实践中要做出正确识别。
2、仅有极少的研究运用PET调查过CVT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此病例表明,CTP也是评估CVT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有用方法,可提供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等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但这些指标的潜在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此病例表明,CTV、CE-MRV、SWI、黑血高分辨MRI和CE-3D-MPRAGE均能准确检测急性静脉窦血栓。CTV和CE-MRV表现为静脉窦未显影或造影剂充盈缺损;SWI表现为静脉窦磁敏感效应所致的显著低信号;T1-SPACE表现为流空消失,呈等低信号。在CE-3D-MPRAGE和增强T1-SPACE上表现为充盈缺损。
4、此病例进一步表明,因慢性血栓可显著强化的影像学特性,不仅CE-MRV可将慢性血栓闭塞误诊为血管再通,CE-3D-MPRAGE亦可导致此种误诊。因此,实践中不宜选择CE-3D-MPRAGE作为随访CVT管腔状态的工具。
5、此患者的复查MRI发现,在抗凝治疗过程中,于右侧横窦出现了新发的血栓。表明CVT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即使对CVT进行了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仍然存在血栓范围扩大可能,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