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颅脑损伤由于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为了避免和颅脑损伤病人的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临床医生应该对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在损伤后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

病例入组标准及研究路线

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颅脑损伤入住华西医院的患者。排除标准如下:(1)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2)首次颅脑损伤6小时后入院;(3)从其他医疗中心转入;(4)所需变量记录不完整。筛除后,368名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研究。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36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55.7%。与幸存者相比,非幸存者的格拉斯哥评分较低(p<0.001),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较高(p<0.00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非幸存者的血糖(p<0.001)、凝血酶原时间(p<0.001)显著高于非幸存者,而血小板(p<0.001)、白蛋白(p<0.001)和血红蛋白(p<0.001)显著低于非幸存者。此外,非幸存者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幸存者(p<0.001)。最后,非幸存者组的入住ICU时间(p<0.001)和住院时间(p<0.001)均较短。(表1)
在XGBoost模型中,格拉斯哥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糖在特征重要性方面排名前三(图1)。XGBoost模型预测死亡率的AUC值为0.955,显著高于传统logistic回归的0.805(图2)。XGBoost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5、0.945和0.964。传统logistic回归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03、0.738和0.754,均低于XGBoost模型。(表2)


讨论

后记

第一作者简介
王若然 博士研究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一年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肿瘤及神经重症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5.71分
以第一主研身份参加四川省科技厅课题一项
获得2020年国家奖学金
Frontiers系列杂志审稿人
通讯作者简介
徐建国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颅底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颅底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脑肿瘤术后功能重建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师协会颅底神经外科学组组长,成都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擅长颅底外科(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和蝶骨嵴脑膜瘤、前床突脑膜瘤、错构瘤、脊索瘤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63篇刊登在Neurosurgery、J Neurosurg、J Neuro-oncology、Neurology等国外权威杂志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6年“王忠诚医师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