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目录
一、脑静脉解剖变异
二、磁共振静脉成像伪影
三、蛛网膜颗粒
重要缩略词:
CVT,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脑静脉血栓
一、脑静脉解剖变异
对100名正常人群使用脑血管造影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约有一半的人存在双侧横窦不对称,其中约73.4%的优势侧是右侧,其中19.3%存在横窦部分或完全缺如,且主要发生在左侧。对105名正常人群使用TOF-MRV的横断面研究发,59%的正常人出现左侧横窦发育不良或缺如。这些发育不良的静脉窦或静脉窦缺如的在静脉成像(CTV、MRV和脑血管造影)上表现为狭窄或缺如,与CVT相似,容易误诊。当静脉成像出现静脉窦异常时(图22),特别是横窦时(图23),应同时结合MRI和SWI等影像手段,以明确异常静脉窦内是存在血栓。有个别报道发现上矢状窦可出现双腔畸形,当其中一个腔出现血栓时在静脉成像上可以不表现出明显异常,容易漏诊。但目前对于上矢状窦畸形的发生率尚无大样本研究报道,其在总体人群的发生率未知,因此对于临床可疑的患者,静脉成像无异常发现时,应结合常规MRI和SWI等影像手段,明确有无血栓存在。
图22 上矢状窦前部发育不良
双侧颈内动脉DSA(颅内,汤氏位;图A 右,图B,左):上矢状窦前部显影极细小(白空弯箭),双侧额部皮质静脉管径粗大(右,黑箭头;左,白箭头),上矢状窦中部(空白箭)和后部(空黑箭)未见异常。
图23 横窦发育不良
CE-MRV:左侧横窦远心侧管径细小(图A,白箭);CE-3D-MPRAGE矢状位重建图像:左侧横窦狭窄处结构正常(图B,白箭),未见外在压迫或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
二、磁共振静脉成像伪影
二维TOF-MRV对静脉腔内的血流敏感,缓慢血流容易造成信号丢失,造成假阳性结果。一项对100名年龄9岁到83岁的正常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发现,31%病例在TOF-MRV出现横窦信号部分缺失,出现“血流缺口”(Flow Gap),其中90%的这种信号缺失出现在非优势侧的横窦,10%出现在双侧横窦对称的情况下,而无一例出现在优势侧的横窦。同一个研究中发现,二维TOF-MRV能够正常显示所有受试者的上矢状窦和直窦,绝大部分受试者的大脑大静脉(95%)、Rosenthal基底静脉(91%)和Labbe吻合静脉(91%),但仅能显示约一半受试者的下矢状窦,约三分之一受试者的Trolard静脉。尽管这项研究没有与脑血管造影等其他影像学手段作比较,但是对于临床可疑CVT患者在二维TOF-MRV上出现非优势侧横窦充盈缺损时应结合CTV、CE-MRV、常规MRI和SWI等排查是否存在血栓(图10)。
三、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颗粒是颅内正常组织结构,常突入脑静脉窦内造成狭窄。这种狭窄在CTV和MRV上可表现为局限性的充盈缺损(图24和25),容易误诊为CVT。一项纳入673例非CVT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约有22%的患者在CTV或CE-MRV上出现局限性的充盈缺损,这些充盈缺损中约90%发生在横窦。在CT平扫上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在常规MRI序列上表现为与脑脊液类似的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部分患者的尸检结果证实相应部位的充盈缺损是突入静脉窦内的蛛网膜颗粒。另外一项使用常规MRI和CE-3D-MPRAGE的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00名无静脉窦病变的患者,发现90名患者共433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型的脑静脉窦充盈缺损,其中53.8%、28.1%和17.6%分别出现于上矢状窦、横窦和直窦。
图24 蛛网膜颗粒的DSA和CTA表现
DSA:一侧横窦局部结节样造影剂充盈缺损,边界清晰锐利(图A,细白箭);另一病人的CTV:直窦局部结节样造影剂充盈缺损,边界清晰锐利(图B,粗白箭)。
图25 蛛网膜颗粒的MRI表现
CE-MRV:一侧横窦局部结节样造影剂充盈缺损,边界清晰(图A,白箭);同一病人的CE-3D-MPRAGE重建图像:横窦局部结节样造影剂充盈缺损,边界清晰锐利,信号类似于脑脊液(图B,粗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