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发布 | 5415阅读

【中国声音】浙医二院朱永坚教授团队《Neurology》发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治疗结果和预后分析

彭德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朱永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近日,浙医二院朱永坚教授团队《Neurology》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JCR分区:11.800/Q1)在线发表题为“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s Efficacy in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的临床研究论著,全面报道了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预后因素和治疗结果。博士研究生彭德清为第一作者,朱永坚教授为通讯作者。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一种虽然少见但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多为单中心的小样本报道。通常以病因不明、以颈肩部或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往往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重者会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致死、致残率高,早期正确处置这类疾病,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至关重要。


研究纳入了2010-2020年就诊的105例脊髓硬脊膜外血肿连续病例,排除肿瘤、脊柱手术、外伤、血管畸形、穿刺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出血病例,分析了一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节段分布、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文章中通过对治疗数据的详细分析,对硬脊膜外出血是否手术、何时手术、预后因素进行了探讨,深入讨论了硬脊膜外血肿的预后因素。研究中预后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位于下胸段、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括约肌功能障碍、严重神经功能缺失和病情进展迅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对手术减压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时,在调整相关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Pre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和瘫痪时间(Paraplegia time)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认为:对于疑似硬脊膜外血肿的患者,应尽快完善脊髓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起病神经功能障碍轻微或早期改善可选择保守治疗方案;如果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呈现进行性恶化,应该尽快手术减压以挽救脊髓神经功能。这也是截至目前该疾病唯一的大宗数据,为该病循证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

Peng D,Yan M,  Liu T, Yang K, Ma Y, Hu X, Ying G, Zhu Y.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s Efficacy in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Neurology. 2022 Jun 17:10.1212/WNL.0000000000200844.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84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715197.】


此外,朱永坚教授团队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领域也获得了重要进展。团队与浙大基础医学院王琳琳课题组合作近期在《Cell Death & Disease》(2022年影响因子/JCR分区:9.685/Q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immune heterogeneity and the repopulation of microglia by Hif1α in mic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了小鼠SCI后脊髓内DC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发现损伤后扩增的小胶质细胞源于残留的小胶质细胞,HIF1α基因促进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再殖,并且有助于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博士研究生汪靖宇为论文第一作者,王琳琳副教授、朱永坚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团队简介



浙医二院神经外科朱永坚教授团队专门从事脊柱脊髓亚专科工作,团队以鲜明的微侵袭手术特色开展髓内肿瘤、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先天性畸形以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等方面的诊疗工作,目前年手术量800余台次。团队在脊髓肿瘤微创手术方面做了大量而深入的工作,首次提出经椎板间隙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做到了术后椎管正常结构的最大程度保持;在国际上率先进行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及其它非退变性疾病手术的临床研究,发表一系列国际首例手术报道,将手术创口从传统微创手术的3-5cm进一步缩至0.8cm以内,并参编中英文专著《全内镜脊柱外科学》中肿瘤相关章节。研发国际首套基于机器辅助超声成像的脊髓肿瘤及经皮内镜手术无辐射导航系统,进行临床示范应用,完成了国际首例基于超声-磁共振融合图像引导的孕妇脊髓肿瘤微创手术,相关成果获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金奖;同时,面向脊髓脊柱微创手术中的精细化复杂操作,发明多项适合于内镜下操作的微创手术器械,并开展脊髓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研究工作。


团队成员介绍



永坚 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副主任,三病区主任

  • 从事脊髓损伤与保护的基础研究、脊柱脊髓疾病微侵袭机器辅助手术及无辐射导航的临床研究工作

  •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病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脊柱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专业学院脊柱显微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脊髓脊柱学组组长等

  • 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PCT专利1项

应广宇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秘书;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委员;浙江省中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擅长颅底凹陷症的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微创手术治疗(ACDF、后路单开门减压术)、腰椎间盘突出的内镜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的微创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经半椎板或经皮套筒)、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低颅压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谷驰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编委,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 致力于脊髓肿瘤,脊柱退行性变微创治疗及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陈敬寅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在Strok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一作/通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 致力于各类脊髓脊柱疾病(包括椎管内肿瘤、脊髓血管畸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的临床研究、诊治及微创手术治疗技术

  • 国家教育部公派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


团队招聘博士后及半年期脊髓脊柱专科进修医师,限定两名/半年,欢迎大家报名,联系人谷驰,电话13600536565。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