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墨尔本脑中心医学和神经科的Atte Meretoja等进行一项 “斑点征与氨甲环酸预防脑出血血肿进展关系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氨甲环酸控制急性脑出血的进展;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的《Lancet Neuro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eretoja A, et al. Lancet Neurol. 2020 Dec;19(12):980-987. doi: 10.1016/S1474-4422(20)30369-0. Epub 2020 Oct 28.】
研究背景
目前,氨甲环酸用于减少急性创伤和月经过多等的出血。对于氨甲环酸降低脑出血患者血肿进展的临床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CTA上的斑点征是脑出血的血肿进展预测因素。澳大利亚墨尔本脑中心医学和神经科的Atte Meretoja等进行一项“斑点征与氨甲环酸预防脑出血血肿进展关系(the Spot sign and Tranexamic acid On Preventing ICH growth—AUStralasia Trial,STOP-AUST)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氨甲环酸控制急性脑出血的进展;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的《Lancet Neurol》在线。
研究方法
该项在澳大利亚、芬兰和台湾的13个脑卒中中心开展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并符合临床标准的急性脑出血,包括GCS量表评分>7分,脑出血量<70mL,未发现或怀疑继发性脑出血,无血栓形成,过去12个月未发生血栓事件,未来24小时内无手术计划和未使用抗凝剂;在CTA造影中有造影剂外渗的“斑点征”;在症状发作4-5小时内或CTA造影后1小时内接受氨甲环酸静脉注射治疗。在症状出现后的4-5小时内,患者1:1随机分组:氨甲环酸组患者10分钟内静脉注射1g氨甲环酸,然后在8小时内再接受静脉注射1g氨甲环酸;对照组使用相匹配的安慰剂。对所有参与患者治疗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患者本人设盲。主要预后指标是24小时内脑出血进展(相对增加量>33%或血肿增加量绝对值>6mL)。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进行主要预后和安全性分析。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1702636)。
研究结果
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8月13日之间,研究共纳入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配氨甲环酸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10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IQR 57-79岁),中位脑出血量为14.6ml(7.9-32.7ml)。两组的主要预后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26例(52%)与氨甲环酸组22例(44%)出现脑内出血进展(OR=0.72;95%CI,0.32-1.59;p=0.41)。无证据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死亡或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对照组死亡8例(16%),氨甲环酸组死亡13例(26%);两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2例(4%):1例(2%)。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死亡病例。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是安全的,不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但该研究未能直接证明氨甲环酸能预防脑内出血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纳入更大样本量和发病后更早使用氨甲环酸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