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8日发布 | 1432阅读
神经介入-其他

健谈卒中 | 颈内动脉大负荷量血栓ACE抽吸取栓一例

燕晓翔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老年男性,81岁,急性起病。


主诉: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8小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史,房颤史(服用达比加群),痛风史。


体格检查:Bp:140/87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正常,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NIHSS评分:11分,GCS评分:12分。


化验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房颤律。

术前影像资料

术前头颅CT:病灶未显影。


术前CTA: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颅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存在部分侧枝循环代偿,考虑血栓负荷量较大,且颅外段血管较迂曲,路径不佳。


术前CTP:右侧大脑半球存在大面积低灌注。


>>>

术前诊断评估



手术策略
  • 结合患者病史及发病情况:诊断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明确。

  • 患者既往有房颤病史:首先考虑为心源性脑卒中。

  • 根据影像学评估: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闭塞,血栓负荷量大,路径不佳。

  • 患者超时间窗(>6小时),但经过CTMIP像及CT灌注评估,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存在部分侧枝循环代偿,存在大面积缺血半暗带,小核心梗死,符合DAWN研究标准。

  • 拟行急诊取栓术:抽吸取栓(ADAPT技术),支架拉栓,抽拉结合。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术中耗材
  • 造影导丝:泥鳅导丝(150)

  • 造影导管:5F单弯造影导管

  • 微导丝:Synchro 2*300

  • 微导管:rebar 18

  • 6F动脉长鞘

  • ACE 68抽吸导管

  • 取栓支架:6*30mm


>>>

手术治疗过程

主动脉弓造影。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双侧大脑前,少许软脑膜向对侧代偿。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颅内不显影。


左侧椎动脉造影,后交通未开放。


6F动脉长鞘置于右侧颈总动脉末端,送入ACE 68抽吸导管至颈内动脉开口处,负压抽吸血栓。


直接在颈内动脉向前推送ACE 68抽吸导管,同时负压抽吸血栓。



微导丝及微导管导引下将ACE 68抽吸导管送至颈内动脉远端,血栓近端继续负压抽吸。


冒烟显示颈内动脉近端显影,远端及大脑中动脉仍未显影,内见血栓影。


ACE 68抽吸导管再次送至颈内动脉远端,血栓处,继续负压抽吸。



ACE 68抽吸导管两次抽吸后,抽出较多血栓,复查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开口至眼动脉段显影,C6段以远仍见血栓影,远端不显影。考虑上取栓支架,边支架拉边负压抽吸的手术策略。

抽吸后复查的造影


上取栓支架取栓:过微导丝及微导管,到达闭塞远端M2段。


微导管造影,证实在真腔内。


支架取栓:采用支架拉栓配合抽吸导管在血栓近端持续抽吸,抽拉结合取栓。


支架到位,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缓慢显影,支架内见血栓影。


>>>

术后情况



取栓术后造影

血管恢复通畅,血流达III级。


术后复查头颅MRI:右侧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散在梗死灶,挽救了大部分脑细胞。





术后病人情况
  • 术后患者神志清楚,言语稍欠清晰,对答可,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正常,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NIHSS评分:4分,GCS评分:15分。

  •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出院,在随访中。


>>>

病例特点

1. 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颅内情况不明,结合病史考虑为心源性栓塞,血栓负荷量大,血管路径较迂曲,为取栓再通增加了难度。


2. 首选ACE 68抽吸导管在颈内动脉近端及远端多次负压抽吸取栓,清除颈内动脉内大部分血栓,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残余血栓,通过取栓支架联合ACE抽吸导管的方式实现了一把再通,抽出大负荷血栓,手术效果好,节省时间。


>>>

心得体会
  • ACE 68抽吸导管头端柔软,通过性好,过弯能力强,到位率高,且支撑力够,适合迂曲血管。

  • ACE 68抽吸导管内腔较大,抽吸血栓成功效率高,让复杂手术更加简单高效。

  • ACE抽吸导管抽吸过程中要等抽吸泵达到稳定负压后才能打开抽吸开关,让导管头端产生足够的吸力。另外,在抽吸血栓过程中,抽吸导管到位后,可缓慢的前进-后退抽吸导管,让抽吸导管充分接触血栓,使得血栓更好的吸进去。

  • ACE抽吸导管管腔有良好的维持性,多次强抽吸时不易抽憋变形,可以配合取栓支架,边拉边抽,提高取栓一把通率,同时减少取栓过程中血栓的逃逸。


手术指导

杨卫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秘书;

安徽省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委员会委员;

从事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近十年,年介入手术1000余台。



术者简介

燕晓翔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诊疗特长:神经重症及脑血管病介入方面;

个人介绍:200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2009年至今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工作,有着多年的脑血管病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及神经血管介入(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等神经介入诊疗工作经验,先后参与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并有多篇论文及专利发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