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3日发布 | 644阅读
创伤

Apple iPad在NICU对颅内压处理的辅助作用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杜倬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瑞典Uppsala大学神经外科系的Per Enblad 等开发一种基于iPad的数据收集新系统,命名为重症监护数据捕获系统。研究者通过ICP监测仪器,验证iPad的CIC系统记录的ICP数据,并评估对ICP处理效果。结果发表在2022年2月的《J Clin Monit Comput》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Galos P, et al. J Clin Monit Comput. 2022 Feb 1. doi: 10.1007/s10877-022-00820-6.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避免颅内压(ICP)升高、低血压或发热等继发性损伤,可显著改善预后。NICU内患者情况复杂,护理人员的压力巨大,很难实时记录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有些ICP数据遗漏未记录,例如药物使用或患者体位变化的“人为操作”可能造成ICP数据遗漏。而检测“人为操作”特定时间的ICP,对理解ICP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分析医护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平板电脑(如Apple iPad)的迭代更新为NICU现场建立一个可靠的数字记录系统,能够正确、有效和有针对性地辅助收集数据。瑞典Uppsala大学神经外科系的Per Enblad 等开发一种基于iPad的数据收集新系统,命名为重症监护数据捕获系统(Capture Intensive Care,CIC)(图1)。研究者通过ICP监测仪器,验证iPad的CIC系统记录的ICP数据,并评估对ICP处理效果。结果发表在2022年2月的《J Clin Monit Comput》在线。


图1. CIC系统在NICU中的应用场景。摄像头和麦克风被胶带挡住,iPad封装在钢制外壳中,并使用钢丝和密码挂锁锁定在墙上。清洁iPad与清洁医疗设备方法相同,即用消毒剂仔细擦拭表面,不影响iPad的正常功能。


研究方法



研究者共分析22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状况。iPad系统总共使用2538小时,记录1355条ICP数据。检测到39次预定义的“ICP损伤”。其中16次ICP损伤发作期间,记录对ICP的处理;4次ICP损伤发作期间,在发作前后90秒内记录对ICP的处理;3次ICP损伤发作期间,记录为有意避免处理;16次未记录到ICP处理中,15次在审查病历和患者数据管理系统时,发现该“ICP损伤”属轻微;仅1次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给予吗啡和可乐定降低ICP时未记录;没有发生停机或数据丢失事件。


研究结果



该新型CIC系统在重症监护环境中运行稳定、可靠、可行而且交互性良好;能高效捕捉在NICU期间“ICP损伤”时的处理行为,同时可评估NICU内对ICP的处理效果。因此,研究者认为该CIC系统,可能是未来的重症监护室有用的辅助工具。


6.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