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发布 | 1056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通桥•凤舞华夏】通桥凤®系列弹簧圈在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闵杰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健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而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动脉瘤出血患者的良好预后率也日益提高。相较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少创伤、快速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介入材料的发展进步,使得介入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复杂、困难动脉瘤,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近日,我中心使用国产通桥凤®系列弹簧圈,完成了一例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的栓塞。



病例展播


#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9岁。


主诉:因“头痛伴意识障碍2小时”入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史。


查体:BP 170/90mmHg。神志模糊,查体不合作,颈强3横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可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活动活动稍差,肌力查体不合作,右下肢肌张力稍低。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GCS评分13分,Hunt-Hess分级3级。


辅助检查:急诊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CTA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术前影像学检查

急诊CT及CTA


急诊CT及CTA


# 术前DSA

主动脉弓型接近Ⅲ型弓。


动脉瘤位于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形态不规则,有子瘤形成,大小约6.8×6.2×5.8mm,瘤颈宽约4.1mm。


载瘤动脉迂曲、硬化明显。


困难弓型


左侧ICA正、侧位


左侧颈内交通段动脉瘤


动脉瘤大小




治疗思路

1、考虑困难弓型以及载瘤动脉迂曲,采用长鞘+通桥银蛇®中间导管建立通路。


2、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尽量不使用支架,拟采用双微管技术,利用通桥凤®系列弹簧圈的超软特性、顺应性,进行致密栓塞。


3、成篮圈要顺应性好,保证贴壁,同时兼顾瘤颈处的保护。


4、保证子瘤及瘤体的致密栓塞,尽量填塞瘤颈,同时避免弹簧圈凸出过多。


5、必要时使用支架辅助栓塞。


术中器械

  • 8F股动脉鞘

  • 6F长鞘、6F 115cm通桥银蛇®中间导管、5F 125cm多功能管

  • Echelon-10 微导管、SL-10微导管

  • Synchro-14 微导丝

  • 通桥凤®系列弹簧圈6mm×20cm(首圈)、4mm×12cm、4mm × 10cm、3mm × 6cm、2mm×4cm、2mm×4cm、2mm×3cm、1.5mm×3cm


# 治疗过程

用5F 125cm多功能管,将6F 90cm长鞘引导至颈内动脉起始段。


经长鞘置入6F 115cm通桥银蛇®中间导管,在泥鳅导丝引导下上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选择工作角度,在Synchro-14微导丝引导下,将两根塑形后的微导管分别超选进入动脉瘤内。


送入首枚成篮圈,缓慢释放、调整,成篮满意,弹簧圈贴壁良好,可同时兼顾瘤颈。


依次交替填入各型号的通桥凤®系列弹簧圈,直至动脉瘤致密栓塞。


双微导管到位


首圈成篮(通桥凤®弹簧圈6mm×20cm 3D



双微管交替逐步填塞,最终造影显示子瘤、瘤体均不显影,瘤颈处少许残留。


得益于通桥凤®系列弹簧圈的超柔软特性,微导管管头在填塞过程中的摆动幅度很小,而且不“踢管”,同时相较于其他弹簧圈而言,其填塞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有一定的优势。


术毕正、侧位


术者体会

对于困难弓型、载瘤动脉近端迂曲硬化明显的动脉瘤栓塞,通路的建立是首先要克服的难点,稳定的通路是栓塞的基础(通桥银蛇®中间导管具有良好的通过性、顺应性及近段支撑力)。


对于不规则动脉瘤、多发子瘤形成的动脉瘤,成篮圈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贴壁性和柔软度,既能避免瘤内分隔的形成,也能减少对瘤璧的刺激,避免术中破裂出血。


通桥凤®系列弹簧圈柔顺性好,不踢管,填塞致密、均匀,在不规则动脉瘤/小动脉瘤的填塞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桥凤弹簧圈设计特点



术者简介

闵杰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卒中中心副主任,NCU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会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运重建与脑缺血学组副主委

湖北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荆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编专著3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目前每年脑血管手术100余台,脑血管造影300余台次


赵健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专业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曾于日本竹田病院神经外科研修半年,对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