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概念
--狭义:位于颈内动脉(ICA)眼动脉段的动脉瘤;
--广义:位于颈内动脉远环和后交通动脉起始之间的动脉瘤。
二、床突旁动脉瘤的分类
图1. 眼动脉瘤属于床突旁动脉瘤中的一类
三、术前术中准备
--DSA造影:明确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和指向;动脉瘤颈的情况和与穿支血管的关系;对侧血管代偿情况;颅外血管情况(搭桥的可能性)等;
--头颈部CTA:明确前床突的特点和气化情况(术后脑脊液漏可能),与动脉瘤关系;动脉瘤和载瘤血管的钙化情况;了解颈部血管情况;
--视力和视野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视神经受压表现;
--颈部超声:了解颈部血管情况;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血管荧光监测。
四、 眼动脉瘤手术要点
--蝶骨嵴和前床突的处理;
--动脉瘤近端的显露和控制;
--动脉瘤颈的显露、夹闭和塑型;
--检测动脉瘤夹闭完整性和穿支的保护(术中荧光、神经内镜、电生理监测等)。
五、前床突处理
--硬膜外磨除:安全、显露充分;
--硬膜下磨除:针对性磨除、快捷省时;
--个体化硬膜下磨除。
图2. 前床突的三个骨性连接点:内侧柱(medial pillar)、外侧柱(lateral pillar)、视柱(optic strut );内侧柱与视神经管顶壁延续;外侧柱与蝶骨小翼延续;视柱也称下柱,将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分隔(来源于网络)。
六、 载瘤动脉控制
--颅内段控制:硬膜下瘤体近端空间可以显露;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控制:Dolence入路硬膜外显露;
--颈部暴露颈动脉分叉:简单方便;但存在反流,可辅助逆向抽吸技术;
--球囊辅助阻断载瘤动脉:需要复合手术室开展,对设备要求
七、 动脉瘤颈的显露、夹闭和塑形
--眶上壁打开和镰状韧带、颈内动脉远环的解剖分离;
--动脉瘤夹的选择和组合;
--瘤体夹闭和塑形,瘤体面向术者(上方),选择直接夹闭;瘤体对向术者(下方),选择跨血管夹闭。
图3. 常用动脉瘤夹组合夹闭技术(图片来源网络)
八、 手术病例
1. 内侧型巨大眼动脉瘤(SHA)
2. 外下型腹侧眼动脉瘤(Ven)




3. 内下型眼动脉瘤(SHA)




4. 上方型眼动脉瘤(OphA)

5.上方型宽颈眼动脉瘤(OphA)
6.上方型宽颈眼动脉瘤(OphA)
7.背侧型床突旁动脉瘤
8.内侧小型眼动脉瘤

9.背外侧型小型床突旁动脉瘤
10. 多发床突旁动脉瘤
九. 小结
--尽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显微夹闭手术仍然是一种治疗眼动脉瘤的重要补充手段;
--术前对患者血管状况和动脉瘤特点展开充分的评估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娴熟的手术技巧,综合应用塑形、吻合、搭桥、包裹等多种手术技术,完善的监测和辅助设备(荧光,内镜,电生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专家简介
张华楸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光谷院区副院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光谷院区神经外科执行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在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先后在美国纽约州Ordway研究所,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头颈外科医院,德国Essen大学医院交流学习。特别是对各类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目前为《Neuropeptides》,
《J Neuroinflammation》,《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多个杂志审稿人或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神经外科专著和教材编写。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