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发布 | 1100阅读
神经介入-AIS

「“术”说卒中」第22期丨“全身显影、复合网孔”——NeuroHawk取栓支架联合Apollo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病变一例

张利勇

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颅内大血管(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内(前循环6h)行机械取栓已成为国内外指南的强烈推荐之一(Ⅰ类推荐,A级证据),被五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对于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如M2、M3闭塞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是否适合机械取栓,指南给出的意见是“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推荐级别也降低到Ⅱb类推荐,B级证据。


NeuroHawk®取栓支架可全身显影,全系兼容0.021in微导管,复合网孔设计可适应嵌合各种血栓,在迂曲的血管中展现良好的贴壁性和优秀的径向支撑力。


本期病例来自Capture临床研究,是一位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串联病变患者,复杂的病情一次取栓便达到三级再通,展示了NeuroHawk®取栓支架的良好性能。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4岁。

主诉:“言语不清2小时”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查体情况:NIHSS 8分。

辅助检查:ASPECT评分7分。


02

治疗经过

溶栓治疗情况:

发病后使用IV-tPA静脉溶栓。


术前诊断:

1. 脑梗死;

2.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3.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术中涉及器械:

  • 微导丝:泥鳅导丝

  • 微导管:Rebar 18

  • 导引导管:Cordis

  • 中间导管:5F Navien

  • 取栓支架:NeuroHawk® 4025、6030

  • 球扩支架:Apollo 4015


03

手术过程

1

 脑血栓造影情况

脑血栓造影情况:发病至穿刺时间2.55小时,于右股动脉置入8F股动脉鞘管,用猪尾导管及单弯导管分别行左右椎动脉、左右颈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从岩骨段以上未见明显显影,考虑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右侧向左侧代偿供血,供应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下干血流,左侧大脑中动脉上干未见明显显影,考虑串联闭塞,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后向前代偿供血。术前mTICI 0级。

术前侧位


对侧造影


椎动脉造影

2

8F导引导管在泥鳅导丝导引下到位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路图下将5F 125cm Navien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给予边抽吸边退中间导管,有反流血后停止退中间导管,可见大量血栓取出,复查造影示:颈内动脉从眼动脉段以上未见明显显影,考虑闭塞,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见一局限性重度狭窄

抽吸后侧位

3

在路图下使微导丝及微导管(Rebar 18)通过闭塞段,微导管造影证实在真腔内,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上干。

微导管到位

4

撤除微导丝,造影确认血栓位置,可见颈内动脉眼段-M1段起始段见大量血栓影,将NeuroHawk®6030支架跨过颈内动脉末端,释放于颈内动脉血栓处。

第一次支架到位

5

5分钟后将5F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末段,50ml注射器回抽血液,边回拉NeuroHawk®6030取栓支架,可见大量血栓取出,复查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一支仍有血栓。

第一次取栓后正位 


第一次取栓后侧位

6

同手法应用NeuroHawk®4025支架取栓,复查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但是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局限性重度狭窄动态观察后考虑血流不能维持。

第二次取栓支架到位


第二次取栓后正位


第二次取栓后侧位

7

遂将长交换微导丝到位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然后沿着微导丝将Apollo 4.0×15mm球扩支架到位狭窄段,6atm压力缓慢扩张狭窄段后,复查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消失

Apollo支架植入后

8

观察15分钟后给予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显影良好,mTICI分级3级,撤除导引导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手术顺利,安返卒中绿道病房,右下肢制动,观察右股动脉穿刺点,流血情况及右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至再通时间2.42h

术后正位


术后侧位


04

术后情况




随访情况

术后30小时随访:NIHSS评分5分,CT未见出血、脑疝等情况。

术后7天随访:NIHSS评分4分。

术后90天随访:mRS评分0分。





 点评 


1

此患者因“言语不清2小时”入院,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该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时间短,为救治提供了充分的时间。患者术中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前交通开放,且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后交通开放,前循环部分区域由后循环代偿,综合看来患者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合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串联病变。因此采用了先抽吸取栓,降低血栓负荷量,再采用支架取栓开通大脑中动脉的策略。

2

术中经抽吸,颈内动脉近端基本开通,但在C3-C4段残留重度狭窄,颈内动脉C6段以上完全闭塞。经过NeuroHawk®6030支架搭配中间导管“抽拉结合”使得颈内动脉末端得到一把再通,NeuroHawk®取栓支架表现出了良好的取栓能力,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前动脉主干血流再通。

3

然而,由于患者血栓负荷量较大,其大脑中动脉上干M3段分支仍存在闭塞。M3段分支血管直径小,取栓存在损伤血管的可能,通常来讲需要慎重选择。但是,此患者的闭塞段处在缘上回功能区,血管闭塞可能会造成失用症,因此仍决定取栓。最终使用NeuroHawk®4025支架一次取栓后达血管再通,取栓中未见血管损伤。

4

最后回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局部血流不能维持,因此决定血管成形。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无分支,且急诊血管成形需以保障血流为主,故使用Apollo球扩支架,术后狭窄消失,血流完全恢复,由术前mTICI 0级改善至3级。术后随访无出血、脑梗、脑疝等情况。术后30h NIHSS评分降为4分,术后90天mRS评分0分。

5

综合来看本例患者入院时虽症状不是太重,但病情复杂,因此合适的处理尤为重要。取栓手术的复杂性在于需要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且应用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其他循证医学证据。正如此例中小血管的取栓、急诊血管成形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此外在这种复杂的病例中,不同类型器械,包括中间导管,取栓支架、球囊、狭窄支架等的选择和搭配使用也值得今后探究。


术者介绍

张利勇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

副院长,卒中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复合手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

山东省疼痛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与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总工会“齐鲁金牌职工”

聊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聊城市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

聊城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聊城市卒中质控中心秘书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