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3日发布 | 1027阅读

2021 CCNS史赛克专题会成功召开!颅底肿瘤、经鼻和神外动力三大专场精彩回顾

神外资讯

达人收藏

2022年6月11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21 CCNS)——史赛克专题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史赛克专题会包括颅底肿瘤专场经鼻专场神外动力专场等三大专场,邀请多位国内知名神经外科教授汇聚云端,分享有关神经外科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经验和设备应用体会,共同展望神经外科手术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


专题会(一)

颅底肿瘤专场

2021 CCNS史赛克专题会——颅底肿瘤专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贾旺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屈延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兼会议主持,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薛湛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葛顺楠教授作专题发言。


 开场致辞



在本场专题会的开场致辞中,贾旺教授表示,超声吸引系统作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利器,已进一步应用于颅底和脊椎手术;史赛克超声吸引系统动力强劲、刀头多样、手术视野好以及手柄易操作等特点使神经外科的手术更加高效,简单,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帮助与会嘉宾获得新的应用体悟。随后,屈延教授在致辞中也强调了颅底外科手术的挑战性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的重要性,并希望诸位同道通过此次卫星会学习颅底肿瘤中使用超声吸引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颅底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专题讲座


薛湛教授带来《超声吸引系统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的专题讲座。薛教授表示,听神经瘤是颅底外科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病变,而超声吸引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听神经瘤相关的临床工作开展。超声吸引系统(SONOPET)可通过一台主机实现听神经瘤术中的软组织去除、骨性切割及骨质打磨,非常适合听神经瘤的安全切除。在手术过程中,推荐侧卧位体位以便双手操作切除;瘤内减压充分是分离神经的保证,而电生理监测则是手术必备因素。

葛顺楠教授带来《海绵窦脑膜瘤切除策略》的专题讲座。葛教授强调,海绵窦脑膜瘤发生率不高,但其位置结构的复杂性为手术操作带来一定困难。随着颅底技术的发展,此类肿瘤不再是手术禁区,而超声吸引系统(SONOPET)可在切除肿瘤病变的同时有效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尤其适用于海绵窦脑膜瘤。手术医师应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根据具体病变选择个性化入路方式。此外,超声骨刀在颅底骨质去除方面也具有巨大优势。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屈延教授总结指出,此次史赛克卫星会能够让各位同道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超声吸引技术在颅内肿瘤切除领域的应用效果。同时,屈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感谢,并期待日后线下的交流与相见。


专题会(二)

经鼻专场

2021 CCNS史赛克专题会——经鼻专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桂松柏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兼会议主持,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赵鹏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海均教授作专题发言。


 开场致辞


桂松柏教授和郭华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专家进行了介绍,两位教授均表示对本次史赛克卫星会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充满期待。

 专题讲座


赵鹏教授带来的是《神经内镜下小脑上入路在颅底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专题讲座。赵鹏教授通过3例病例展示,强调了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颅底深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认为此方式在肿瘤暴露及减小创伤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此外,超声吸引是一种重要的实用工具,可通过多种超声磨骨刀头破坏肿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海均教授带来《累及海绵窦肿瘤的手术处理》的专题讲座。王海均教授表示,应用内镜的个性化手术入路和方式可通过广角观察手术区域,并确保光线无衰减,视野较清晰,从而避免过多的无效暴露,并克服路径问题;内镜在处理三脑室及周围肿瘤能较好地保护大脑重要结构,并减少并发症。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桂松柏教授总结了专题讲座中不同角度的内镜手术优势,并强调了包括超声吸引等设备对于手术辅助的重要意义。同时,桂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并对未来的交流手术经验和学术体会表示期待。


专题会(三)

神外动力专场

2021 CCNS史赛克专题会——神外动力专场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刚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建国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兼会议主持,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李锦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倪石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闫伟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何海勇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发言。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李刚教授致辞表示,颅底外科是神经外科中非常重要的亚专业之一,颅底外科医生是具有情怀的医学学者,需要接受长期培训,专注于高难度、长时间、风险大的手术。6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贾旺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平教授牵头成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下属颅底外科联盟,充分体现了颅底外科的重要性。

 专题讲座


李锦平教授带来《高速磨钻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李教授指出,高速磨钻用于磨除蝶骨嵴,有助于颅内的显微操作;骨窗边缘以1.5mm金刚砂磨钻打孔,便于悬吊硬脑膜。在开颅手术中,磨钻可以代替开颅钻进行颅骨钻孔,应用西瓜头磨钻可以将蝶骨嵴两侧的颅骨磨开,便于取下骨瓣。此外,在使用磨钻时应注意保护视神经、降低动脉瘤内压力、夹闭动脉瘤或重建颈内动脉等情况,并合理应用复合手术室。对此,大会主席李刚教授补充道,对于前循环颅底或眼动脉等部位的较大动脉瘤暴露,目前最新的高速磨钻和超声吸引系统是神经外科医生得心应手的良好工具,可以在关键骨性部位进行打磨,大大提升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对患者的血管神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倪石磊教授带来的是《内镜经鼻垂体瘤切除》专题讲座。倪教授在讲座中提出,子瘤、视交叉、前动脉及鞍膈方向正常垂体可作为内镜下鞍上型垂体瘤手术中判断边界切除情况的参考标志,术前应根据磁共振研判肿瘤起源点,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精准手术策略。同时,应选择性切除鞍膈,降低鞍膈上残存垂体及鞍膈颅内面血管的损伤风险,这可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加有利;应注意个体化治疗,并考虑采用开颅联合或分期手术以达安全手术的目的。


闫伟教授带来《经鼻视神经减压术中颈内动脉的识别与保护》的专题讲座。闫教授强调,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神经外科对颅底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大幅增加,可以充分确保减压手术的安全性。视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所以保护视神经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视神经治疗与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损伤程度、干预时机、手术操作等。同时,识别与保护视神经离不开神经外科的主要优势以及跨学科的协作。


何海勇教授带来《内镜在前颅底脑膜瘤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何教授表示,内镜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盲区,经颅内镜微创手术对部分选择性脑膜瘤病例安全有效。对于较小且瘤蒂较窄的肿瘤,可将附着处全部游离后切除;对于较大或瘤蒂较宽的肿瘤,可进行阻断基底及瘤内减压。蛛网膜充分松解及脑脊液释放是经颅内镜手术的关键步骤,而手术方式应取决于横向侵袭性及手术医师对入路的熟悉程度。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徐建国教授对本专场题会作总结发言:颅底神经外科的显微镜和内镜是神外医生必须掌握的利器,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同时颅底重建和无菌抗菌技术也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动力系统为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了一个良好工具,有助于颅底肿瘤手术中的精准磨除和清晰暴露。希望日后能与各位专家同道线下相聚,再续新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