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青 殷俊 文延斌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老年男性,70岁,因“突起神志不清、左侧肢体无力4.5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22年5月25日20时睡觉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神志改变,意识模糊,胡言乱语,左侧肢体活动无力,左侧肢体不能抬起,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21:10患者被送至当地诊所就诊,静滴“复方氯化钠”治疗无好转,23时送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颅CTA+CTP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额顶颞枕叶灌注减低。23:15予阿替普酶(总量50 mg)静脉溶栓,溶栓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立即启动桥接取栓治疗。
既往史:有“冠心病、阵发性房颤”3年,规律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年,平时偶尔咳嗽,活动后无明显胸闷、气促。
查体:神志模糊,不言语,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颈软,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双侧侧指鼻、轮替、跟膝胫欠合作。NIHSS评分:17分(意识4+面瘫2+构音1+运动7+语言3);GCS评分=E3V1M5。mRS评分:4分。
术前影像检查:急诊头颅多模态CT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密度较高。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额顶颞枕叶灌注减低。F-Stroke功能软件提示核心梗死64.5ml,缺血半暗带约145.7ml,mismatch比值为3.3,自动ASPECTS评分为6分。

治疗过程
术前诊断
1.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型,右侧额顶颞枕叶,急性期);
2.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M1段);
3.冠心病、心房颤动;
4.肺部感染、COPD;
5.高脂血症;
6.高尿酸血症。
术前讨论
患者发病在6小时内,临床表现和体征考虑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较重(NIHSS评分:16分)。我院急诊颅脑CTA证实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头部CTP及功能软件分析提示存在明显缺血半暗带。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有介入取栓指征。
手术材料
8F导引导管(90cm)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6F 125cm
微导丝
微导管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导尿后,00:40右股动脉穿刺成功(DPT时间100分钟)后置入8F动脉血管鞘。
取栓前造影:猪尾巴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示II型弓。路图引导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1段末端,右侧内颈动脉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及以远分支不显影。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右侧大脑后动脉显影;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壶腹。
取栓及术后造影:微导丝配合微导管将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6F 125cm成功置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处,负压抽吸一次,可见一条长约10mm的暗红色血栓,透视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开通,M1段管腔内无残留狭窄,远端血管未见栓塞,mTICI分级3级。穿刺-再通时间为25分钟。
术后血栓病理提示:混合性血栓,伴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术后情况
头颅CT:
术后第7天复查头颅CT:右侧额颞岛叶及右侧基底节区少许斑片状低密度灶。
术后转归:
术后7天,患者神志清醒,言语稍含糊,口角轻微歪斜,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NHISS:4分,MRS:2分。
病例小结
1. 患者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多模态CT提示梗死核心较大,但存在明显缺血半暗带。且临床症状较重(NIHSS评分:16分)。颅脑CTA证实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治疗无效,家属同意积极介入取栓治疗。
2. 患者既往有房颤病史且睡觉时骤然发病,CTA提示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不显影闭塞部位,考虑心源性栓塞,且血栓负荷量较大。故考虑优先选用内腔较大的抽吸导管直接抽吸,既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又能增加一把再通概率,减少远端栓塞。
3. 中天天巡6F远端通路导管头端柔软,颈内动脉通过顺利,节约手术时间;该导管的远端内径达0.070 inch,抽吸力更强;此外,其头端的金属环受负压吸引时无管壁塌陷现象,更容易将直径较大、血栓较长的血栓牢靠地吸住,可明显提高取栓手术成功率。
术者简介
陈长青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留美博士后,现任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亚专科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特别擅长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的微创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4项省科委课题、省卫生厅课题等项目研究工作,以核心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省科委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和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共计3项。共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并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大会交流。
殷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治医师,201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博士学位,201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神经介入。
现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卒中学会会员,湖南省健康协会脑与脑健康分会理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创新基金2项,在brain research、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主攻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神经危急重症。
文延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主治医师,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博士毕业。
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的Thomas Jefferson 大学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
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3篇。
致力于从事急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治疗及脑血管病微创介入治疗。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血管疾病解决方案提供者的企业。秉着“让血管治疗更简单”的使命,通过持续创新、坚持完全自主生产、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真正做到提供国产优质产品。
中天医疗兼具国际视野,和全球血管介入治疗专家与本土精英合作研发,实现“Me better or first in class”的医疗器械创新技术,实现本土化、专业化,努力与世界领先技术看齐,造福更多的血管疾病患者。
西方哲学家洛克说过“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本着实现持续创新的宗旨,与神经介入医师一同论道求知,中天医疗开通《神介种田》系列专栏,在神经介入领域共同耕云种月。《后汉书》有云:“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在神经介入的沃土上,神介种田,春华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