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3日发布 | 2086阅读
神经介入-AIS

「“术”说卒中」第20期丨Bridge®支架治疗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1例

鹿树军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40%。椎动脉狭窄(VAS)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预后差。其中,有9-33%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然成为目前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期由鹿树军主任带来Bridge®支架治疗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的病例分享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5岁,主诉:因“头晕7天”于2022-01-17入院。

病史:晨起头晕,非旋转性,伴行走不稳,无其他不适,症状持续8小时好转。当地医院行头颅MRI+MRA显示右侧小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左侧V4段局限性狭窄。


既往史高血压18年;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球囊扩张1月;糖耐量异常1月;吸烟、饮酒


02

术前评估




入院检查及给药

专科查体:神志清,言语流利,脑神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正常,病理征(-)。

神经系统评分:NIHSS(0),MRS(0)。

给药: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双抗,瑞舒伐他汀降脂及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 


03

术前影像学检查

当地医院行头颅MRI+MRA显示右侧小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左侧V4段局限性重度狭窄。





DSA检查

RICA


LICA

重要影像结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


RV


LV

重要影像结论:左椎动脉V4重度狭窄,大于75%,右椎动脉闭塞。


04

治疗经过

诊断:

主要诊断:

1. 小脑梗死;

2. LV4重度狭窄;

3. 高血压3级,极高危;

4. 心肌梗死  冠脉球囊扩张术后。


病变部位:LV4

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4.1mm

狭窄处最小直径(mm):0.5mm

病变长度(mm):10mm

狭窄度(%):75%以上 


手术计划:

拟行手术方案:局麻下行左侧椎动脉V4支架植入术。


手术指征:

1.小脑梗死---责任血管;

2.右侧椎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V4重度狭窄,狭窄率75%以上。


治疗策略:

1.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包括单纯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鉴于单纯球囊扩张的再狭窄率较高,我们一般选择支架植入;

2. 颅内支架包括球扩支架及自膨支架,各有优缺点,该患者狭窄部位位于左侧椎动脉V4段,造影显示血管相对平直,远近端管径差别不大,而球扩支架成形较好,再狭窄率较低,所以根据测量情况拟选择 4.0×16mm Bridge支架;

3. 患者单椎,且左椎动脉V2段走行迂曲,所以拟应用6F长鞘+中间导管建立通道。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或夹层,斑块破裂导致远端栓塞,支架打开困难,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等。


术中涉及器械:

  • 造影导丝:泥鳅导丝

  • 造影导管:5Fx115cm多功能导管

  • 导引导管:加奇 5F×115cm中间导管

  • 微导丝:Transend 0.014×190cm

  • 支架:Bridge® 4.0x16mm


05

手术过程

1

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将长鞘置于左侧锁骨下动脉,中间导管置于左椎动脉V2远端,造影显示左侧V4段重度狭窄,前向血流显著延迟。

2

微导丝通过狭窄段到达V4末端,Bridge®支架到位。

3

定位准确后Bridge®支架释放,压力10atm,维持10S


06

术后情况




术后影像

血管成形良好,支架贴壁良好,远端显影良好





术后用药

  • 阿司匹林 100mg qd

  • 波立维 75mg  qd

  • 瑞舒伐他汀钙 20mg qd

  • 拜新同 30mg qd

  • 二甲双胍缓释片 0.5 bid





 总结和讨论 


▶▶ 得失体会:

1

任何手术操作均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手术简单而粗心大意。

2

手术通路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中间导管的应用,使得一些路径迂曲的手术变得相对简单。

3

球扩支架使用前尽量对狭窄处进行适度预扩张。

(1)可避免支架到位后阻断血流,导致定位困难;

(2)内测量作用有助于选择支架型号及长度;

(3)判断斑块软硬度,避免支架到位后打开困难;

(4)减小支架打开时受到过度挤压,对支架有保护作用。

(*注:本例症人LV4狭窄处斑块不稳定,为避免预扩导致斑块碎裂逃逸,故未行小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成形。)

4

Bridge®支架顺应性尚可,但通过较弯曲血管有一定难度,术前需要有预案。


▶▶ 手术技巧:

1

微导丝一般塑成小J弯,通过V3段时要注意,避免导致血管夹层。

2

微导丝远端尽量不要放在基底动脉中远段,避免导丝前窜时穿破小血管。

3

球囊及支架一般回撤减张定位,避免因前向张力导致球囊或支架打压时前窜。

4

支架打压后一般维持30s到1min,避免斑块脱垂到支架内,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术者介绍

鹿树军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滨州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的神经介入诊疗工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