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还没有关于取栓术中颈动脉支架置入相关抗血小板策略的共识。该研究旨在提出基于共识的抗血小板管理策略,用于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中颈动脉支架置入相关抗血小板方案,报道如下。
——摘自文章章节


目前尚不清楚对于伴有颅外颈动脉狭窄、闭塞或不稳定斑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应行或者何时放置颈动脉支架,但在某些情况下面,放置颈动脉支架是必要的。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取栓术中颈动脉支架置入相关抗血小板策略的共识。该研究旨在提出基于共识的抗血小板管理策略,用于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中颈动脉支架置入相关抗血小板方案,报道如下。

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并应用改进Delphi法进行了5轮专家问卷咨询以征求意见(图1),征询范围包括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高水平卒中血管内救治团队的19名专家。


文献检索显示行EVT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抗血小板处理差异较大,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报道抗血小板方案,这些研究大多为小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Delphi共识:EVT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抗血小板处理应遵循标准化流程,无论灌注成像基线ASPECTS/缺血“核心”和最终再灌注结果如何,且应与是否接受静脉溶栓(阿替普酶、替奈普酶)区分开。此外,肝素除小剂量输注外,不应术中给药。对于是否应基础术前无创影像学表现(头颅CTA)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如果认为有很大可能需要行支架植入),专家组成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下面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汇报:
如果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能性较高,计划术前开始抗血小板处理,专家推荐阿司匹林作为一线药物(500 mg静脉注射)是足够的;无需在围手术期使用第二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无法静脉注射阿司匹林,可使用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表1)或阿司匹林经直肠给药作为替代方案。

如果术中开始抗血小板处理,专家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一线药物(500 mg静脉注射),无需给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无法静脉注射阿司匹林,可使用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作为替代方案(表1)。
专家建议可以在EVT术后24小时内将术中静脉抗血小板药物改为口服。术后首选口服阿司匹林(70-100 mg)作为抗血小板处理方案。 其次,可选择P2Y12抑制剂作为第二种抗血小板药物(表2)。如果明确氯吡格雷抵抗,选择另一种P2Y12抑制剂可能获益。关于术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图2)。



本研究结果旨在明确急诊情况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抗血小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供一种可能的抗血小板管理办法,直至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结果不能替代指南,而是鼓励研究者尽快开展相关研究。专家推荐优先给予静脉注射阿司匹林,或使用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替代,作为术中抗血小板处理方案,术后可口服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的双重抗血小板方案。